有一种工业废水是在生产精制棉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含量比较高,且废水成酸性。我想在此加酸调节废水的pH值,同时酸化水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你看是否能实现。该水质于造纸废水有点相似,但他的水质指标比造纸废水要小得多得多。
|
人为酸化,我想不能有效降解有机物的,通过水解酸化菌可以降解有机物。特一加酸调节我想没有必要! |
我现在刚刚做完一个7000吨的食品废水,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微生物培养的有关问题:我想采用直接接种来培养,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脱水后的污泥饼可否?此污泥在脱水的过程中投加了PAM,对微生物有否影响?是否增加了培养的时间?
|
我想没有问题的,不会增加培养时间的,同样会保持活性的。 |
我曾经在一个污水厂实习,这个污水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有一次化验室的人跟我说他们的出水中氨氮的出水比进水还高,不过出水中TP就很底,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急得要命,怎么回事?曝气量3台满负荷运行,卡罗次鼓风曝气机
|
降低一点溶解氧吧! |
我的公式是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的《化工废水处理技术》上看到的;我手头上也没有具体的实例,不知三丰老师能否用我的公式计算一下,看看和您的公式所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最好,如果不同~~~~~~我该用哪个公式呢?
|
我想数据及变化趋势应该比较接近的! |
我要给UASB接种!由于我在小镇上调试,书籍没带.现在不确切AB法A段如何控制.请问:1\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A段连续回流吗?2\SV30应控制在多少?是5%-10%吗?3\一沉池废弃污泥吗?
|
1.您讲的一沉池我不太理解,如果是二沉池我比较能理解的。
2.我的认识是AB法为两级生化处理,通过AB法处理比较难降解的有机物比较有利,因为停留时间比较能够保证的。 |
关于污泥龄的计算公式,为什么我的书上的公式和您的不同呢?我书上的公式是:
污泥龄=(MLSS*曝气池容积)/(废水流量*进水BOD浓度)
我该按哪个计算呢?? |
1.我是以微生物在曝气槽内的停留时间作为污泥龄的计算的。
2.和您提供的公式确实不一样,您的公式看上去倒像是食微比的倒数。 |
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厂处理石油出水,现在进调节池水质较好,可暴气池处理能力差,水面漂油很多,是污泥老化的原因吗
|
油类本来就不易被生物降解的,跟污泥老化没有太大关系的。 |
我公司现接手一焦化厂蒸氨废水处理工程,此厂以前也用的活性污泥法,但是由于氨、酚浓度极高,所有菌种全部阵亡。
其水质如下: COD=8000-11000;挥发酚=1700-2300;挥发氨=300;硫氰化物=635
我们采用的预处理工艺为:
蒸氨废水(加碱)→隔油调节池(除油)→密封吹脱池→双机气浮→中间水池→砂滤
效果依然不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在预处理工艺中还需要哪些改进? |
1.此类废水,处理成本的提高已为必然。
2.保证出水达标,我想过滤后段增加A/B法处理可能会得到好的效果。
3.通过增加生化系统,并且要求设计安装单位,提供设计方案和理由,合理选择生化工艺,应该没有问题的。
|
我想问问曝气池下的曝气头设置有怎么样的规范和注意要求呢? |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二版鼓风曝气设计规范也许对你有用. |
一沉池、二沉池、污水脱泥房采用的絮凝剂用何种较好,(当然现在脱泥房的絮凝剂不是很急)。一般浓度及投入量是多少?现在一沉池、二沉池絮凝效果不是很好(我采用的是聚铝PAC)。
建议采用硫酸铝铁絮凝剂,不要用聚铝PAC,这样效果可能要好一些。浓度及投入量可根据污水具体情况进行小试确定。
|
我觉得二沉池投加絮凝剂 是乎不合理。即使污泥恶化,也应慎重决定的! |
看了一些资料说活性污泥法的食微比在0.1-0.6之间但CAST、A/A/O、百乐克等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好象有不少采用低负荷运行,这些运行方式与常负荷运行有那些方面不同?
|
1.本身工艺特点和进水情况,会导致以什么样的负荷来运行的。
2.通常低负荷运行比较能够保证出水的达标(相比较);而高负荷运行则相反。
3.操作中应该避免极端,即负荷过低或过高。
|
我们厂是一级处理,而且是间歇进水,进水水质有点超标,处理效果也没有达标,我想问问您,影响一级处理有哪些因素?
|
1.有关一级处理,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原有设计、运行工艺、药品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
2.可以改变的方面主要是药品的选择和投加方式。
3.我想您可以认真的选择絮凝剂,以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
最近刚做完一个工业废水的初步设计方案,我想请教你帮我看一下该工艺流程是否可行,是否合理。
该废水是在生产精制棉的过程中产生的,其COD为5000mg/L,色度为5万,日处理水量为6000吨,还有一点,该废水的COD值变化范围相当大灾几百到一万之间。我所采用的工艺是:废水----调节池----加酸----中和池----加絮凝集----沉淀池-----加脱色剂----反应池----加絮凝剂----沉淀池----厌氧反应池----CASS反应池----加脱色剂----反应池----加絮凝剂-----沉淀池-----达标排放。
我的目的是通过二次脱色处理是水中的色度降低到200以下,同时通过添加絮凝剂保证废水中的悬浮物达标,利用厌氧反应池的厌氧消化和CASS工艺的好氧处理工艺以控制废水中的COD。还有像这类废水,我的投资预算以处理一吨废水的一次性投资为2500元/吨计算,是否合适? |
你的这个方案太保守,出水达标没有问题,但是,投资太大而且运行费用较高,你可以采用废水----调节池----加酸----中和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沉淀池----脱色剂----脱色出水池----达标排放。投资在1200元以内,运行费用低于0.8元/吨
前端加脱色剂效价不高,比较浪费的!
|
南方的低浓度生活污水采用传统活性法处理,出水一般COD小于20mg/l、BOD5在10mg/l左右,但ss总难以控制稳定在20mg/l以下,二沉池为圆形中进周出,在出水堰板1m范围内有细微的浮粒从池下往上反涌,外观很不好。就算ss是达标的,也过不了领导、记者、外行但有绝对影响力的检查团的眼睛。
|
低负荷运行是产生此种情况的主因吧,也是必然的现象。适当根据食微比降低污泥浓度可以尝试一下。 |
我厂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进水量为3700立方米每小时,进水BOD5为80mg/l左右,二级排放标准,每日排泥量为50立方米/小时,现污泥浓度MLSS已达到13000mg/l,不知如何是好?
|
应该不会出现此状态或不会常时间存在,是仪表故障、污泥沉积?若确实还请三丰兄解惑。我想,这样高的MLSS值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如此数量级的微生物,简单曝气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其供氧量了! |
进水cod=150,bod=35 出水cod=90,bod=28。而且进水量还不连续。开泵抽30分钟,就要停机(没有水抽)。一般是抽30分钟停40分钟。
镜检只有鞭毛虫,数量不多。SVI(30)只有3%。 氧化沟可以看到大量小颗粒的污泥翻动。二沉池的压缩沉淀效果还可以。请指点:怎样提高MLVSS以及下阶段该注意的事项!
|
1.我想水量的升高和进水污染物浓度的提高,是您的系统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
2.MLVSS的提高还是依赖于上面的前提。
3.既然水量不够,就暂且关闭几条线运行吧,也可提高水量,集中运行培养。等水量等提高后在全部开起来吧! |
小水量的污水站格栅怎么设计?按照教材或设计手册上的设计公式算出来的格栅宽度太小,无法布置。 |
对于小水量的工程,计算出的格栅宽度太小,可以保持栅条间隙不变,直接把宽度放大为水渠的宽度,不必太拘泥于手册。 |
二沉池为圆形周进周出(不是中进周出)。在出水堰板1m范围内有细微的浮粒从池下往上反涌,外观很不好。只是我们的出水还没达到标准。cod大约89mg/l,bod大约28mg/l,ss大约23mg/l。目前我们的培菌工作进展比较顺利。SVI(30)大约有10%。镜检可以看到少量的轮虫。跟这两天下雨,进水量大有关吧。但我们进水的BOD/COD太低,导致培菌工作比较缓慢。现在还没有排泥。
针对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有几个问题:
1、我们是否可以连续进水,我们的污泥是否已经耐一般的冲击负荷?
2、氧化沟DO大约有8左右,是否只要开一台曝气机推流?还是偶尔开动曝气机,氧化沟前面有进水推流,尾部有回流污泥推流。
3、估计什么时候开剩余污泥泵?怎样控制回流比? |
1.有10%的沉降比,f/m不要大于0.25;连续进水是没有问题的。
2.检测氧化沟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是否满足要求,有1.5的溶解氧就可以了,最好考察整个氧化沟的溶解氧数据。然后决定曝气方式。
3.如果,氧化沟混合液流入二沉池的溶解氧大于3.0,我想,一是能源浪费,二是出水夹有细小未沉降活性污泥颗粒。
4.间断的短时间排泥是有必要的。否则10%的沉降比,会有很大的折扣。
5.回流比的控制,可根据进水量来调节,和传统污泥法一样,如非脱氮除磷,50~100%皆可。
6.轮虫产生和数量,与下雨,进水量大没有太大关系,与低负荷,污泥龄长有关联的,也提示可以连续进水,提升负荷了。当然,也要求适当排泥。 |
最近我们放空沉淀池,不知道为什么进水后大概一天后就有很多浮泥,是黑色的,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了,现在还有。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补救呢或者预防呢?
|
1.我不知道,您的沉淀池是废水处理的沉淀池,还是做自来水的沉淀池。如果是废水处理的沉淀池,我想你应该检查一下清洗前和清洗后,沉淀池进水的工况有无变化!如进水量、进水溶解氧含量、进水停留时间等!
2.作为好氧生物处理,二沉池污泥发黑上浮,首先应该考虑池内溶解氧含量,避免出现缺氧或厌氧。
3.沉淀池回流污泥是否通畅,回流量是否过小,刮泥设备是否隐藏故障,也要检查一下。
4.如果是初沉池污泥上浮,可考虑废水有机颗粒物浓度是否增加,排泥是否到位,停留时间是否过长,刮泥设备是否隐藏故障等。 |
我目前研究CASS工艺处理高氨氮污废水的脱氮效果,因在实验室,所以配水做,浓度为:COD(葡萄糖)-400,氨氮-100,磷-8,用碳酸氢钠保持pH为7.5左右,污泥浓度4500左右,时间为:曝气2h,沉淀1.5h,排水0.5h,曝气末端溶解氧为2,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排水比1/3,回流比150%,但是目前脱氮仅仅50%左右,可否提高,如何提高?
|
我想脱氮除磷,不论何种工艺,原理多是大同小异的。您的mlss较高,我不知道您的碳源是否充作,否则会影响脱氮效果。通过检查食微比可以了解碳源是否充作。已决定您是否应该增加碳源来提高脱氮效果。 |
在氧化沟运行的在线监测中有一项为氧化-还原电位。在<环境监测>一书中查到"氧化还原电位是污水中总的氧化还原电对的综合表现,表征的是污水的电化学性质"。请问:这到底是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和作用。
|
从字面上的理解我认为:
1.氧化还原电位是污水中总的氧化还原电对的综合表现:可以理解为水中各种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物质综合后表现出的电位值。
2.表征的是污水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理解为,通过氧化还原电位值可以了解污水中氧化还原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
我小区日排废水50m3(洗浴水,洗衣水,冲厕水,厨余水等生活废水),现想设计一套废水处理系统,要求达到排放一级B标准,特别是氮和磷的去除。我想采用:
预处理--厌氧发酵池(回收沼气)--好氧(除磷和硝化反应)--厌氧(反硝化脱氮)这样的处理工艺。请指教该系统的可行性?
说明:首先,处理的目的是使生活污水排放达标不要求回用,因为在新开发的居民小区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几乎没有处理。其次,粪便水就是排放在污水中,我希望能够在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而使其分解掉,所以沼气不是目的,而是副产品,多少无所谓;最后,沉淀的污泥怎样排走,是个问题,但估计污泥量应该不会很大,因为有两级厌氧分解。
|
1.就您的工艺,保险系数已经比较高了,应该没有问题的,其间设计参数,还需根据水量和浓度多加斟酌的。
2.对于脱氮除磷,似乎,厌缺氧段(反硝化脱氮)是放在好氧的前面的。
3.污泥产量的确可以控制的,因为您的处理水量不大,好氧排泥也可以回流入厌氧发酵池的,如此可减少产泥的。
感谢您的答复, 你提到厌缺氧段(反硝化脱氮)是放在好氧的前面的,确实如此,我为什么选择这样呢?
我是想减少回流过程,因为除氮需先硝化再反硝化,我好氧在前,厌氧在后正好符合除氮机理且不用回流。这是我的想法,也许不免幼稚?
还有除磷必须先厌氧在好氧,但是关于污泥,特别是好氧除磷段的污泥按机理应该及时排走,我的理解是否有误?而且要是需要排走,工程上也不好实现,因为污泥量太少?若回流,则对于除磷是否失去了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