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页  5 6 7 8 (2004年8月30更新)  
请问你对生物槽假期管理有何高见,请指教!
  1.不同工艺、及环保设施的自身情况。管理似有不同。
  2.低负荷保持是必要的。
我污水场采用A/O/O工艺,最近受到含硫污水的冲击,来水中H2S严重超标,结果二沉池出水水质暗红,另外氨氮来水也超,是那个原因引起的色度,H2S或氨氮?
  1.市政或工业区的污水厂,收到此种情况比较正常的。
  2.此类情况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是很大的,多半是新增企业的排放水或是其他企业的事故排水。
  3.严格进行源头控制,出台企业排水指标(污水厂受水指标)比较重要的,定期派员检查也可减少此类情况的产生。
间歇排泥对处理效果有影响吗?排泥会影响污泥龄变化,这会影响到工艺吗?
  1.尽量连续排泥。 2.间断排泥时也请间隔不要太大,规律性要保证。如此对污泥龄、工艺的影响就比较小。
印染废水处理,好氧池和终沉池为什么生长大量的藻类植物,但出水很清。有可能氨氮超标吗?怎样解决?
  1.藻类本身和活性污泥是共生的,能够满足活性污泥的营养要求那么,基本上也满足了藻类的要求。
  2.大量的存在,多半是营养剂在放流水中过多所致。
  3.同样,出水浑浊的话藻类是不易生存的。
我所在的一个污水回用装置前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水COD=50,BOD=8,请问接触氧化法能够有效吗?
   如此浓度,似乎不太好!
活性污泥法,SVI低,MLSS在2g/l左右。进水氨氮2mg/l左右,最后出水氨氮5mg/l左右,其他指标正常。请问各位,要提高SVI和降低出水氨氮,该用什么办法呢?
  提高食微比,可降低活性污泥浓度。
我们的二沉池近日出现了反消化现象,有大量的黑色污泥上浮,槽口处, H2S 100PPM以上,当初设计时,装有抽浮泥的设备(AIR TO SKIMER)但是现在我一打开,池内翻腾的很厉害!不一会污泥就上浮了,请问这个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对于二沉池我们应如何管理???
  1.我想二沉池污泥的反硝化上浮污泥应该棕黄色的。为此还请判断是否缺氧导致污泥上浮。
  2.您的刮泥装置我不太了解。
  3.二沉池这类问题,重点是控制曝气池的工作状态。
如何使表面曝气池(我们的是完全混合式的)的污泥增多,我想问问有什么直接有效时间短的好办法么?
  通常的方法是减少排泥,增加进水底物浓度。具体投加何种底物可以自己决定的。
啤酒废水设计.经过厌氧处理后,出水COD=550mg/L,要求达标排放<=90MG/L,请问采用哪种好氧工艺好呢
  可以采用二段推流式接触氧化法处理,但是爆气系统必须选用微孔爆气,二沉池污泥应设回流系统。 供参考!
我们厂出现大量的水蚤,你告诉了我生长的原因,但是该怎么解决啊??????针对你说的在低浓度,低浊度环境下生长的条件,我们现在投加培养基,目前暂时减少了,但是这是治标不治本,还有就是我有个想法就是即使进水BOD很低,针对有好多营养物质养好多微生物来说,虽然污泥量不大,但是性状应该好才对,现在我们氧化沟的忤逆含有机物成分不到20%,是否是造低浊度生虫的主要原因,成我想如果重新培养污泥,虽然量没撒变化,但是只要含有机成分比较多达到70%以上,这样,虫是否能从根本上被减少?
  1.重新培养大可不必。 2.水蚤泛滥,有一定的周期及季节性,降低污泥浓度,可以没有问题的。
当水中含盐量在什么情况下,微生物的增长会受到抑制?
  当水中含盐量在3%时候,微生物的增长会明显受到抑制。 一般控制Cl离子在1200mg/L以下,最好低于400~600mg/L。
我接触到的这个污水厂采用的是CAST工艺,从培菌到现在大概运行了3个月,到目前为止,出水水质较好,除了N的去除率很低外,其余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我也试着通过改变运行程序来提高N的去除率,可未曾见效,希望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建议,不甚感谢!
  我想还是厌氧控制时间和底物浓度供给的问题上进行检查。具体方法,您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尝试!以充分发挥前置厌氧段的脱氮效果。
我们厂是双沟氧化沟工艺并且沟前有厌氧段加强除磷,就是所谓的加强型DE工艺.设计处理量2.5W/D,水温15℃,进水BOD,COD较设计值低50%左右,COD只有80,TN18,TP1.8.现在我们厂已经培养污泥有一个月了,我们的培养方法是:12月17号开始.8台转碟加四个水推一起曝气3-4小时,再静沉1.5小时排水,再进水1.5小时.再曝气3-4小时循环,两沟DO都在7-8ma/l左右随后做的SV30只有2%-3%,但MLSS计显示MLSS在增加,考虑是进水BOD低了,12月29号我厂从成都污水处理厂购进脱水污泥培养基(其实就是脱水污泥+饲料),一天投6袋(35公斤),连续投了5天,做SV30还是只有2%-3%,做SVI只有50多,MLSS计显示MLSS1000多点,但是污泥始终浓度上不来,染货停止投培养基继续曝气到1月12号,1月11号疑为曝气过量,一沟开三台转碟,水推依然全开,DO保持在5-6ma/l,污泥暂时还没变化.请问是那里出了问题,怎样改进工艺?
  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厂的厌氧段在满水实验后,里面的水就一直没动,现已经过了1个多月,水已变很黑,估计厌氧发酵阶段也过了,请问,如果把水放入氧化沟,是否对污泥培养有影响?谢谢!

  1.我想你的问题,在本站前面的交流中已有提及。您可以仔细的看一下。
  2.作为进水底物浓度如此之低,想要提高微生物浓度是不太可能的。
  3.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生物系统进行排泥,如此进水底物浓度,我想你的活性污泥浓度1000PPM的数据存在误差,正常情况应该在800PPM以下。你的1000PPM的生物浓度中可能有比较多的惰性物质。
  4.在这里,我再次认为,过度曝气,进水底物浓度过低,是不利于微生物浓度的提高的,也就是说会延长培养时间。我想,你的氧化沟有推流装置,那么,大可降低曝气量,保证do在3ppm就可以了。
  5.到其他污水厂获得污泥饼,投入生化池,常被称为接种,而不是增加营养物质。同时适当投加即可,多次投加并无益处,因为,泥饼中大部分是无机惰性物质,投入生化池.....
  6.前段厌氧池水流不动,我不太理解,有水进入怎么会不动呢!
我厂是二廊道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无脱氮除磷工艺,进水BOD80-110,出水进入河道,出水看上去很清,进河后,浅处也能见底,但河道水体呈浅褐色,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1.您的放流水达标排放并且,河道水体为活水的话。应该排除是您的废水厂排水造成的。
  2.可以考虑是否为其它企业所为!
我们厂是双沟氧化沟工艺并且沟前有厌氧段加强除磷,就是所谓的加强型DE工艺.设计处理量2.5W/D,水温15℃,进水BOD,COD较设计值低50%左右,COD只有80,TN18,TP1.8.现在我们厂已经培养污泥有一个月了,我们的培养方法是:12月17号开始.8台转碟加四个水推一起曝气3-4小时,再静沉1.5小时排水,再进水1.5小时.再曝气3-4小时循环,两沟DO都在7-8ma/l左右随后做的SV30只有2%-3%,但MLSS计显示MLSS在增加,考虑是进水BOD低了,12月29号我厂从成都污水处理厂购进脱水污泥培养基(其实就是脱水污泥+饲料),一天投6袋(35公斤),连续投了5天,做SV30还是只有2%-3%,做SVI只有50多,MLSS计显示MLSS1000多点,但是污泥始终浓度上不来,染货停止投培养基继续曝气到1月12号,1月11号疑为曝气过量,一沟开三台转碟,水推依然全开,DO保持在5-6ma/l,污泥暂时还没变化.请问是那里出了问题,怎样改进工艺?针对我厂的问题,我提出了新的方案,先写给你看下:
  1.对我厂进水BOD低,现够进的通威饲料投加,增加营养,同时在进水时开启回流系统,进水时间一般在1.5小时,因为没有水能维持连续进水,同时开启回流污泥,因为检测发现回流污泥的BOD能打200多,可做碳源.
  2.曝气时间延长到5小时,但控制DO在3mg/l,这是针对以前曝气时间只有3小时,DO控制在7-8mg/L,后发现污泥培养初期,处于低负荷,DO高污泥会发生过氧化.
  3.二沉池刮吸泥机24小时开启,不在是原来出水时才开一会,因为发现最近二沉池表面气泡很多,怀疑底部发硝,所以开24小时
  4.对回流污泥,虽然书介绍了一些回流比的计算方法,但因为我无实践经验,现是根据曝气池MLSS来调,因为我厂的污泥浓度计在池下一米处,在曝气时和静止时变化比较大,我目前定的是MLSS达到3000mg/L,时关回流泵,对于排泥,我先觉得污泥都没培养成功,不准备排,我觉得培养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就上SV30在20-30%左右,才考虑排泥.
  针对您的方案,我基本同意,以下几点和您探讨:
  1.我不知道您的日进水量是多少,如此低浓度底物源水,投加外来碳源启动是对的。最好投加碳源含量高,易被生物利用的碳源。比如食糖、甲醇等!投加量可以自己在实验室配制测定后决定的!先期少量投加即可。总之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多少碳源养活多少微生物的原则。
  2.初期培养的1~2天,可以全曝气,但之后一定要将曝气量降下来,所以您的做法是对的。
  3.初期培养回流比可以取较高值,因此150%没有问题,但,您测出的回流水COD=300是已经含了活性污泥,他不会被生物作为可利用碳源利用的。这个概念您要知道!
  4.污泥培养是否成功,我想能够维持食微比在合适范围,出水合格,自然可以说培养成功了。依靠sv30作参考意义不大!
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市政污水,发生污泥膨胀,SVI>400.决定在曝气池前端分隔设厌氧选择器。由於这方面的经验少,想搞清楚,如果把选择器设大一些,会有什么不好的吗? 我们现在设厌氧选择器站总生化池体积所谓25%, 回流污泥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大约为1小时。
  1.市政污水发生丝状均膨胀,不太多见,因为市政污水成分合理,不像工业废水成分单一而更易发生膨胀。
  2.增设前段厌氧池,的确是比较好的控制丝状菌的方法。
  3.单从工艺上谈,自然设置大一点为好!从您提供的资料来看,生化池停留时间是4小时,好像短了点,如果污泥负荷较高的话,建议放大该厌氧选择器。
污水处理中,为什么沉淀池出水会带绿色?池塘的水也是带绿色.原因应该差不多吧!
  我想池塘水带绿色,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藻类所致。废水的话,处理水达标排放,也会有诸如小球藻等游动型藻类滋生,使出水带色,当然,由于源水带色,而使出水带色的情况也很常见,如印染厂废水、纸厂涂布废水等带色废水。
  共8页  5 6 7 8 (2004年8月30更新)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