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项目在线推荐
水业市场化论坛
  (近期精品帖子)
由政府投资改为多元化筹措--太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大提速”

  针对近年来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的状况,江苏省从建立市场化机制入手,加大了多元化投融资力度,有力改变了昔日由政府一家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格局,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营运费用有了可靠保障,从而刺激了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为加快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进程,江苏省编制了《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十五”计划实施方案》,以认真落实国务院下达的“十五”期间太湖流域治污任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确保规模、集中建设、保护积极性”的原则,确立了江苏省太湖流域“十五”期间建成8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为扭转“九五”期间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的状况,江苏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太湖治污投融资体制。首先,以提高污水处理费为突破口,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投产运行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自今年3月1日起,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和江苏省物价部门批准,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市的污水处理费用由0.5元/立方米左右,提高到了1.10~1.15元/立方米,成为全国征收污水处理费增幅最高的地区。同时,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江苏省建委、计委、环保等有关部门在深入太湖治污第一线,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进行调研并召开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市座谈会,落实今年工作计划,大大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度。经过初步筛选,选出34个项目向国家争取资金,总规模为113.9万立方米/日,总投资为40.80亿元。

  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江苏省积极制定相关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和外资以直接投资、股份投资、BOT等多种形式投资,推进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在江苏省政府今年6月组织的赴港招商活动中,有关部门就组织太湖流域各地精心准备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建设项目。通过招商活动,使太湖流域的无锡城北、硕放、梅村等3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与外方签约,协议外资达5500万美元,苏州、无锡等城市的治污项目也协议利用外资共计8000万美元。近日,太仓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项目,就以BOT模式在北京正式签约。

  江苏省建立多渠道的太湖治污投融资体制,成为落实太湖治污任务的关键投资支撑,有力催生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开花结果”。对照《江苏省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十五”计划实施方案》要建设8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项目建成投运,规模44.6万立方米/日,投资12.89亿元。20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规模75.3万立方米/日,投资22.76亿元。还有48个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规模96.75万立方米/日,投资35.50亿元。其中,有11个项目将于年内开工,规模18万立方米/日,投资6.72亿元。对照2002年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目前在要求年内投运的13个项目中,苏州新区三期、木渎、常熟海虞、张桥及无锡前洲(扩建)等5个项目已投运,其余项目进展较顺利,可于年内投运。在要求年内开工的15个项目中,吴江盛泽、昆山北区、张家港第二污水厂、无锡洛社、芦村三期、江阴开发区(滨江)、常州戚墅堰等7个项目已开工,其余项目也将于年内陆续开工。在要求年内开展前期工作的37个项目中,苏州新区(北区)、昆山张浦、江阴祝塘、南闸等项目年内不仅完成前期工作,并于年内提前开工建设。(中国环境报)

[ 评论 ]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