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黑龙江省绥棱县来说,以“BOT”形式建设引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居民饮水难问题,而且为相关产业开辟了新的空间,是“新的财政增长点”。据介绍,引水工程投产后,剔除前5年免征的所得税,30年将增加财政收入1.4亿元,年均近500万元。引水工程建设还将带动绥棱县建材业、运输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实施县域经济工业化战略的步伐。
最近,绥棱人采用“BOT”形式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提供了一种在当前资金缺乏的条件下,能尽快发展家乡建设的可行方法,是一个通过出让暂时的、较小的利益,换取解决现实困难、谋求长远利益的有效途径。最近,黑龙江省又有海林市与美国普莱姆银行集团以“BOT”形式达成合作协议。
绥棱县城有居民8万人,日需水量9000立方米,而供水能力不足3000立方米,城内近一半住户靠手压井取水。所谓自来水也是取自浅层水井,水量逐年减少不说,由于没有水处理场,直接流进各家的水杯、饭锅,人们根本顾不上厚厚的水垢和“致癌物”,因为这样的水也经常断流……
出路也不是没有,根据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在水质无污染的诺敏河岸打井、铺设地下输水管道、修建水处理厂、再改造县城内部供水管网,就可以满足居民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需要。然而,此项工程计划资金近1亿元。
把原打算建政府办公楼的一部分资金拿出来,又千方百计争取到国家立项投资750万,然而,毕竟是杯水车薪,动工埋完了十几公里输水管线后,由于银行贷款无望,二期工程被迫停下。就在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BOT”让绥棱人又一次看到了喝上清甜水的希望。
绥棱县上网发布招商信息,很快,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几个驻中国的企业集团都有了回音,表现出对城镇引水的关注。其中美国普莱姆银行集团反映最迅速,经过努力,按照“BOT”的形式,绥棱县与美方正式签订了“供水特许经营权协议”。美方投资1000万美元,承诺包建工程,足量供应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拥有30年的供水特许经营权,协议期满后将管理经营权移交给绥棱县政府。
(2001年2月15日摘自《黑龙江日报》唐平 董瑛 本报记者 马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