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page="news"%> 2004年度十大排行-中国水网专题频道

十大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淮河十年治污成败的讨论受到全国极大关注,国务院召开淮河工作会议
国务院战略性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其经济性和规模控制引起关注
产权改革成为2004年水业改革的主调,资产溢价遭到普遍质疑
建设部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协议示范文本
国务院办公厅就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发布通知
官方首次承认三门峡工程是重大决策失误
国债资金成为2004年污水投资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使用效率低下
全国水价调整幅度加大,污水处理费提高最快,同时地方听证难度增加
系列水业蓝皮书、绿皮书的发布,引发对水业的战略思考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问题显露,管网配套差、运营机制未完善

中国水网2004年度水业十大新闻特约评述
张正贵
(中国建设报记者)
1. 淮河十年治污成败的讨论受到全国极大关注,国务院召开淮河工作会议
  淮河十年治污的成败得失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华社的报道掀起惊天波澜,其中突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监督机关、地方政府相互之间、政府和企业、政府各部门之间纷繁复杂的尖锐矛盾。虽然国务院会议为这场争论定了调子,沿淮省份签定了责任状,淮河治污的前景仍然受到严重关切。
淮河治污引发对水业管理体制的思考,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 国务院战略性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其经济性和规模控制引起关注
  南水北调虽然在前期论证过程乃至如今还有不同意见,但毕竟是国家工程、世纪工程,目前的意见主要表现在其实施过程中的诸多方案的不同选择。即如当年允许争论是否上马一样,实施过程中各种方案不同选择的争论也得到了宽容的对待,这是可喜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不同利益集团的意见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被浮词所迷惑。
  南水北调的实施对沿线城市的源水成本所产生的影响即将在市场中体现。
3. 产权改革成为2004年水业改革的主调,资产溢价遭到普遍质疑
  资产处置方式是水业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任何一个项目的合同条件和合同结构都是十分复杂的,仅仅以资产溢价多少论成败的观点和评论是不适当的。
4. 建设部发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协议示范文本
  2003年,建设部颁布了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2004年建设部颁布《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体现了政策的连贯性。有人对该《办法》对投资人利益保护不够提出了意见。其实,该《办法》作为部门规章,主要是对政府操作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至于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涉及宪法、民法以及经济法等法律,不是一个部门规章所能涵括的。
5. 国务院办公厅就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发布通知
  该文件对水价改革的原则全面做了阐述。其实,相关规定在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文件中都已经有了表述,但国务院红头文件似乎比部门单发或联合发布的权威性要大些。
6. 官方首次承认三门峡工程是重大决策失误
工作 三门峡工程是个案,围绕着大坝的建还是不建各方面激烈交锋,尚无定论,其中涉及如何认识和统筹考虑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等重大问题。
7. 国债资金成为2004年污水投资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使用效率低下
 国债资金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污水处理的支持,其使用效率与其投放的程序和监督紧密相关。
8. 全国水价调整幅度加大,污水处理费提高最快,同时地方听证难度增加
  尽管导致水污染的元凶仍然是工业污染,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包括管网的建设和运行应该有财政的投入,但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谁污染谁付费"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对污水处理费的开征和收费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明确要求,污水处理费的开征和收费水平的提高不应该影响亲民政府的形象。
9. 系列水业蓝皮书、绿皮书的发布,引发对水业的战略思考
  与行业高级战略沙龙和技术沙龙密切结合的清华水业蓝皮书和绿皮书,是目前水业中关注战略问题的系列公益报告,其产生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问题显露,管网配套差、运营机制未完善
  管网配套差,涉及技术问题、认识问题、规划问题乃至国债的投放导向问题,其中有深刻的教训,所幸此问题已经被揭发出来并在积极应对。
(点评:张正贵 中国建设报记者)
合作媒体:《中国水利报》
中国环境报/产经周刊
上届回顾:2003年度十大评选结果 十大新闻 十大企业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