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年来,"癌症村"的突现,以及大多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被沦为"晒太阳"工程的现状,使大众将视线聚焦于村镇水环境治理。

同已产业化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相比,村镇供排水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近年来村镇供排水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城市供排水市场空间日趋饱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村镇供排水市场空前大好,很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村镇市场,将村镇水环境治理看作是未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及重点开拓的领域。

政策环境

村镇水环境治理是典型的依靠政策驱动的市场,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各部委政策的发布,各地政府对村镇水环境问题逐渐重视起来。

新一届政府的三大环境治理行动计划将陆续出台,其中,农村环境治理以前所未有的权重占据三分之一,这表明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农村及小城镇的环境治理市场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成长所需的政策性要素。

随着国家对村镇环境治理的关注度提高,村镇环境治理市场空间也将逐步打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期间,农村环保的重点领域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详情]

市场环境

市场空间大

目前,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市场的日渐饱和,小城镇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在农村供水方面,"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任务总投资预计投入1750亿元。另外,在污水治理方面,从"十二五"开始,中央第一次把污水管网的建设资金补助到小城镇,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后,农村村庄污水治理将进入制度化、规模化,未来十年将是村庄污水处理的快速发展时期[详情]

商业模式不清晰

目前,村镇水环境治理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其商业模式也很难从城市供排水市场借鉴经验。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政府和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即政府以一定比例无偿投资,带动企业资金的投入,同时,企业以一定比例有偿投资,带来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PPP模式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水厂稳定运行,同时还可达到可承受的水价。[详情]

专家观点

赵晖
住建部村镇司司长

住建部将研制村镇污水治理纲要

住建部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纲要,并推进各地开展村庄整治,同时推出农村污水处理十项优秀技术。

赵晖称,住建部下一步将指导地方建立村镇污水处理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

从市场来看,不计算运行管理的费用,一个村的污水管网建设需70万元左右,200多万个村将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选择适宜工艺,降低建设及运行成本,实现污水回用,等等,在农村都大有可为。期待大家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 [详情]

陈梅雪
住建部农村中心
副研究员

加强农村污水项目后期的运行和管理

"现在农村污水处理最大的问题不是缺技术,而是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问题",陈梅雪坦言,"行业内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不能直接套用到农村污水处理上来。但由于很多地方政府在上农村污水项目时,只考虑了解决前期建设费用,并没有考虑到后期由谁来运行以及运行费用由谁来承担等问题,导致目前大多农村污水处理厂还是沦为了'晒太阳'工程。"

目前,住建部已连续组织两届村庄污水处理案例征集活动,并编书成册供业务人士参考。 [详情]

王守中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低投入、低成本、易管理、重回用"

经过调研发现,由于资金和管理不到位,已建项目中80%~90%的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基本上都没有运行。

资金方面,项目建设初期只考虑建设成本,没有将后期运行成本纳入其中 ,导致项目建成后,运行费用得不到落实;管理方面,由于村里缺少技术人员,给污水站的日常运行管理带来诸多难题。

农村污水处理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标准、规范没有得到落实,照搬小城镇的规范不现实。王守中总结到,农村污水处理要"低投入、低成本、易管理、重回用"。

企业出路在哪里?

虽然村镇市场空间巨大,但面临建设与运营资金不足以及后期运行、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又该如何拓展村镇市场呢?

观点一:区域整合连片治理集中治理是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污水集约化治理的正确出路,通过"捆绑"村镇污水项目,可发挥规模效应。

观点二:村镇市场开拓需要解决"一揽子"问题。即企业通过包揽城市项目,辐射到周边村镇地区,将管网延伸至村镇。

观点三:企业很难单纯从村镇项目本身获利,部分项目是通过建设配套管网获利。

观点四:技术创新,研发出适用于村镇地区的技术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出路之一。[详情]

企业专访

文一波

桑德集团总裁

打包运营 开拓村镇市场 

"未来更大的市场也许在乡镇和农村,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末在500个乡镇中开展项目",文一波介绍,"未来十年,乡镇污水处理或将迎来'黄金十年'"。

同时,对于广大乡镇和农村的环保市场,文一波强调,在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乡镇与城市有着较大的不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

他介绍,桑德从2009年起正式开展小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系统研发以"生物膜法+过滤技术"为核心的SMART污水处理工艺;商业模式方面,采用PPP及打包运营方式,与政府展开合作,以长沙18个乡镇的打包运营为起点,目前已成功展开60余个项目。[详情]

朱勇军

国中水务董事长

引进国外技术 加大技术储备 

据朱勇军曾介绍,"目前全国近700个地级市的供排水设施建设的基本完善,新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水厂的提标改造,或向乡、镇、县等更小的行政区域深入。"同时,他也坦言,"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和一个乡镇、一个村长签署特许经营协议,他们也签不了。这个跟原有的模式有很大不同,对原有模式有很大挑战。"

朱勇军曾表示,技术决定未来。未来几年内,国中水务将会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从过去单纯依靠提高水价来维持利润的增长的模式向重点培育国中技术,生产国中产品,提供国中服务的模式上转型,最终实现"资产+技术+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 [详情]

邵彦青

北控水务技术中心总经理

拟定"流域带动村镇"治理模式 

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括內源控制、外源控制、面源控制等多个子系统。村镇污水处理作为外源控制的重要内容,结合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整体规划及顶层设计,将是未来村镇水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

北控水务自2008年起就已展开对村镇污水治理的研究储备。由于该市场单个项目规模小,分散性强,公司最终拟定了"流域带动村镇"的治理模式。目前公司对隶属乌江流域的、贵州省南明河水环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该项目投资达到数十亿级别,公司接下来将集中力量对流域周边村镇的污水展开治理。

王同春

金科水务副总裁

做专业的膜系统集成商 主攻"村镇集中式供水" 

2009年,金科开始关注农村给水市场。以大量的市场、技术研究为基础,直至2012年开始将专利技术-"金科通用膜运行系统技术GT-MOST"推向市场。目前,金科水务主攻"村镇集中式供水",供水规模约为100~1000吨/天,王同春将其概括为"'千吨万人'集中供水"。他提倡,有条件的农村应开展集中式供水,推进村镇一体化建设,通过建设村镇水厂、管网推动农村供水发展。

王同春博士认为,膜技术是21世纪保障饮水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金科水务在成立之初就锁定以膜技术为核心,用标准化、一体化、全自动化的方式建设水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金科在市场摸索中,明确了"不做一流的膜生产商,要做一流的膜系统集成商"的核心理念。[详情]

施亮

安力斯副总经理

优化商业模式 打包治理发挥规模效应 

上半年,环保部披露一些地方出现了"厂子建好、污水照流"的怪现象,多家乡镇污水处理厂成"晒太阳"工程。对此,施亮认为,保障后期的运营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资金的问题,才能解决"晒太阳"问题。在我国,污水处理项目的申请并不难,难的是后期运营费用的保障。施亮强调,农村污水处理在缺乏专业人才的同时,乡镇级政府财力又相当有限,因此,农村的污水处理厂真正要运营起来不能仅仅依靠乡镇级政府财政支持。

此外,施亮也指出,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还要选择最优的商业模式,乡村污水由于单个项目规模小,可打包成片,发挥规模效应。[详情]

刘洋

华利嘉总工程师

生化处理+MBR 小城镇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在政策和市场条件适合时,如允许政府采购服务,华利嘉也可以以投资或半投资的形式为政府提供污水处理达标服务的工作。华利嘉也期待能够把产业链做长,覆盖项目前期的咨询、规划到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服务。

小城镇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是华利嘉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主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将生化处理和MBR膜处理技术相结合,将膜组件、风机、泵及智能集成化控制系统集成为一体,具有投资小、占地省、放置灵活、出水效果好等优势,处理规模为百吨级。谈到膜处理技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成本问题,刘洋介绍到,虽然该技术在建设成本上较传统技术确实较高,吨水投资大概在6000元左右,但其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可以明显降低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成本。[详情]

相关企业

供水

  • "千吨万人"集中式村镇供水,推行PPP商业模式

  • 立升PVC合金超滤膜,广泛应用于农村饮水安康工程

  • 引进瑞典生态净化系统,可用于农村供水处理系统

污水

  • "SMART工艺,以"生物转盘+高效滤池"为核心

  • SATBR工艺:自曝气与生化强化相结合,突破传统工艺

  • 引进丹麦正渗透膜技术,用于村镇给排水市场

  • 负责常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 小城镇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以生化处理和MBR为核心

  • 拟定"流域带动村镇"治理模式,流域周边村镇污水

核心技术

供水 - 实用才是硬道理

村镇供水工艺主要包括自然沉淀、粗滤、高锰酸钾预氧化、粉末活性炭等预处理手段,及混凝、沉淀、过滤等常规处理工艺

针对微污染原水经常规净化后仍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联用的方式进行深度处理。另外,近年来,海南等地开始采用膜处理技术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源水质有很大差别,在工艺选择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参照相似条件下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当地条件,需要通过比较现有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来确定。[详情]

  • 如何解决氟超标问题?
  • 如何解决铁锰超标问题?
  • 如何解决苦咸水问题?
  • 如何解决水源微污染问题?

污水 - 需因地制宜

村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需要因地制宜,应根据当地现有的经济条件、地理、气候等条件进行选择。

2013年年初,环保部发布《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提出9种污水处理最佳可行单元技术,包括三格式化粪池法、厌氧发酵、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快渗、稳定塘未予、厌氧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和膜生活反应器技术。

2011年,住建部发布《村舍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根据《规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需要结合当地的技术和经济条件,选用厌氧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等。[详情]

水网寄语

目前,城市供排水市场日趋饱和,村镇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国家对村镇水环境治理重视度不断提升、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预示着村镇给排水市场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桑德集团、北控水务、国中水务、安力斯、立昇企业及金科水务等公司重点关注农村市场,在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时,不仅需要适用性技术,还需要在商业模式、付费机制上进行不断的探索,随着村镇市场的不断释放,政府和企业积极合作,共同推进村镇供排水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