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 何伶俊:
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各个环节可能都存在短板,不少黑箱等待打开。以此次督察为例,一些地方的控源截污工作因为无法弄清管网问题,直接采取‘一刀切’,全部截断。黑臭水体现在还是攻坚战阶段,只是初见成效,距离长治久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距离科学治河,政府主导部门的责任依然非常重大。黑臭水体整治必须坚持政策与技术双管齐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规律性把握,既要雷厉风行,也要久久为功。
江苏省太湖办规划处调研员 朱玫: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系统工程,不是碎片化的工作,系统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德国生态工程协会主席 Gunther Geller:
生态工程需要有非常好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组织架构,并设立统筹推进部门,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考虑进来。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就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美丽中国的梦想。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江苏中宜环境医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院长 傅涛:
黑臭水体治理是体现本届领导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一切从人民出发。黑臭水体治理的民标高于技术标准,即便黑臭水体整治完成,也仍然可能是劣五类水体,达不到公众的期望值,但是民众不满意不行,这是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因此,从管理层而言,需要随着新时代、新特征去转变工作方法,需要找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和人民满意度之间的平衡。
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鞠茂森: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生态河湖的目标,变成生态的河流。但是现在很多方法都没有按照生态的方法去考虑,表面上是生态,其实没有进行顶层设计。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所长、教授 操家顺: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必须着眼于远期水环境功能恢复的目标,采取专业管护,长效管理,久久为功。针对城市水环境现状,遵循“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社会”等“八位一体”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标本兼治模式,提出“控源截污、强化净化、生态修复、活水工程”的整体性、系统性、长效性方案。建议推进“政府投入+第三方托管+绩效考核”的长效管理模式,实现政府省钱、省力、省心。
E20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立章:
黑臭水体治理上接政府、下接人民,是一项民生工程。首轮大考过后,众多城市沦陷,暴露出管理层面和治理层面的一些问题,整体结果不容乐观,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各界心态、事态和情态的变化。后督察时代,需要把脉问题,再看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