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观点: |
·市场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效益 |
|
·中国容易一窝蜂,各地政府说民营化好,都上;市长对市场化存在误区:以为只要一民营化、私有化,钱的问题就解决了,污水处理就都能治好了,其实越是市场化对政府和政策环境的要求越高。 |
|
·民营化、市场化不等同于好的水质和服务,但市场化是前提 |
|
·现在市场无序,江浙一片学浦东学上海,但上海只有一个,浦东只有一个,溢价招标不能生搬硬套 |
|
·中国市场的好处是水价还有空间,但不是无限的,一些城市水价听证会已经过不了关了 |
|
·自来水企业水平太低,不经过变动,所有企业提升、进步很难。低水平企业管理状态引发的变革是必然的。改良不行要革命了! |
|
·水务企业融资:存量变增量,增量又变存量 |
|
·需要培育市场主体,现在市场主体太少了,鱼龙混杂,包工头也在投标(有钱,就能拿标)! |
|
·政府作用问题,不该管的什么都管,该管的管不到位;地方政府随意性太大,缺乏对其的约束 |
|
·领导精神,水价(尤其是北方)不仅要作杠杆,还要体现稀缺性,鼓励少用水,节约水,价格空间不全是为企业运营留的,要为调水、管网、水污染治理留空间 |
|
·管网漏失是大问题,新增国债专项基金用于管网改造。管网投入主要是政府,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不推向市场 |
|
·地方政府只关心现在建起来,没体现市场化的效率这一核心,只注重了市场化吸引资金这一表面 |
|
·不考虑长远的企业在投标,造成BOT的“繁荣”,是一种短视,不负责任,是寅吃卯粮 |
|
·中国水务市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WTO后一步到位,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开放,没限制,由各地政府决定怎么做 |
|
·政府监管严重滞后,地方政府该关心的是税收、就业、成本效率、资金,现政府把资金放在第一位,为资金而资金,开放时把市场主体给丢了。市场主体应该落在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增加税收创造机会,这是政府来做的,政府角色偏离了。 |
|
·水务改革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卖给谁不管,只管卖,为了卖而卖,为了手段而手段。 |
|
·国际企业合并很少招标,两个企业是否融合有很多非资金的问题,有人文的、人和的问题 |
|
·企业合并招标就像打擂台招女婿,企业没选择,相当于女子,政府摆擂台,谁赢了出价高就和谁结婚 |
|
·水业两头(喝水和水环境)与人的生命挂钩,水最能体现“三个代表”;水的症结是两头没管好,资源没管好,谁都可以取水;环境没管好,污染严重 |
|
·对于水业从管理角度讲,可能是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某种结合体,许多问题混乱在这个地方 |
|
·政府:孩子要放下去,不能扔下去,要轻轻地放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