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 在村镇处理上,应该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分散处理为主的原则,坚持生活污染治理与农村生产相结合,采用自然生态处理与人工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
◆ 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全过程控制; |
◆ 综合考虑面源污染; |
◆ 农村饮水问题中第一层次是“饮水解困”,第二层次是“饮水安全”,第三层次是“饮水方便”; |
◆ 在保证农村水质安全问题中应该有一些简便的监测仪器; |
◆ 消毒与净化设备需要成本低且使用方便; |
◆ 建议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自我管理; |
◆ 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是将农村的各种硬件建设达到城市的效果; |
◆ 呼吁建设部或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或是指导性意见指导新农村建设中的硬件建设; |
◆ 将重点放在农村的硬件建设上用城市的标准套农村的做法有些欠妥,应该从软件上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意识为重; |
◆ 应该从全国70-80%的农民来考虑,从全局来考虑新农村建设; |
◆ 模式确定后才能出规范; |
◆ 将“粪便、生活垃圾、秸秆”三种废料通过技术转变成燃料、饲料和肥料,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好的效应; |
◆ 农村的给排水问题主要是供水,排水是卫生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 |
◆ 水改厕是否需要在农村大力推进国家要明确有无必要。 |
◆ 换一个角度来看农村的问题,农村的环境问题实际上还是卫生问题,在灰水问题上是否一家一户用湿地也值得考虑,再在宏观上确定农村的给排水问题的解决; |
◆ 村要结合整体来考虑,供水考虑的是可接受性、价格、砷氟、其他有机毒物等;老百姓的意识问题很重要; |
◆ 需要一个系统的建设性意见来规范; |
◆ 建议做一些示范工程在平原、山区等不同的地区来逐步推进; |
◆ 从农村来讲,管理是一个大问题; |
◆ 农村垃圾比污水的问题要大; |
◆ 处理上应该尽量走生态净化强化的方法; |
◆ 中国办事情有些太激进,应该科学的实施新农村建设; |
◆ 反对以搞运动的形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
◆ 村镇建设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实际技术已经成熟,但绝不能与城镇污水处理的模式相同; |
◆ 设计污水处理时得从系统考虑,有别于以前的市政处理设施的设计; |
◆ 搞污水处理得有水费支持,政府可以补贴,但农民或多或少都得交纳费用; |
◆ 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农民自给自足的天性很难让其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