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系 中国水网  
 第五期沙龙主页
参会嘉宾名单
嘉宾风采
会议精彩瞬间集锦

沙龙主要观点

水业蓝皮书(之五)


沙龙观点

  1、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是淮河现状与问题的核心。要全面理解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背景和具体情况。在当前的形式下"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科学发展观需有制度保障,目前淮河是"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需要完善有关法律体系

  3、水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系统管理",或者说"综合管理",不等于统一管理。
水的综合管理应体现水的流域性特征,需要建立一个流域间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需要有一级能够执行协调任务并承担流域责任的流域机构。目前中国在流域一级缺乏水质水量的统一规划,缺乏流域水量、水质、水工程、水处理的统一管理。

  4、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可能通过目前的集权体制的优势来突击解决,环境保护是个长远的过程;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控制的"度"的掌握是政治问题。

  5、淮河治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过去把污染看得太简单,如果高速发展期不过,将一直是难题

  6、应探讨建立对地方城市政府的监督机制,对地方城市政府的污染处罚和水资源处罚需要立法予以确定,可考虑由流域机构对地方城市政府的财政进行经济处罚,建议公示城市对流域污染贡献黑名单

  7、 淮河治污的政府投资不足,国家投资总共不到200亿。投资是治污的基本保障,治理污染是政府的责任,不能推卸政府的治污责任

  8、 运做的市场化是治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投资要与市场投资有机结合,需要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率,推进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

  9、公众监管是治污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需要建立公共参与的机制;国家投资污染治理项目和工程缺乏认真的第三者后评估,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

  10、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科学支撑不足。淮河是一个最有挑战性的流域管理课题,需要国家投入力量重点专题研究,供政府做参考。淮河流域内国土面积和水资源均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和人口则分别占全国的15.2%和16.2%。人口压力大、资源压力大、发展压力大,淮河是研究中国环境治理发展的典型案例

  以上观点并非所有代表共识,系统共识敬请关注之后即将发布的《清华水业蓝皮书》系列之五。


  

 
中国水网www.h2o-chin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