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盾鸣:
"蓝色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同时也是人们针对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时所提出的一种根本的解决方案。"蓝色经济"效法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提供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
"蓝色经济"理念启发着我们,人类谋取进化和发展不应以不断掠夺和攫取资源、制造污染为代价,而应该学习自然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集群和物质及能量的梯级流动的方式,来提高人类对人们需求做出反应的能力。
傅涛:
蓝色经济"和环境产业未来的趋势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并且,环境产业与"蓝色经济"也最为接近。
"蓝色经济"提到了"师法自然"的观念,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验。现在,由一位国际创业家从生态的角度把它提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利用而非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来创造财富增量并获得自身的发展,就是在遵循着"蓝色法则"。
王凯军:这是一个跨界的思维,也是符合我们所谓蓝海战略的。而且是完全在跨界和跨行业里面能够达到我们新的产业的一个契机。
姜鹏明 :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利用的方式是无限的。对于绿色技术革命,或者叫蓝色经济的发展,应当是已经准备了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和社会形态上的技术。
赵笠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想和模式,能够工业化的做出一些更蓝色的产品来方便人生活,这个是更重要的。我们应该更有高度提出对蓝色技术的思考,推动工业的变革,会引领人类的不一样的发展。
左健:用系统的方法来看待整个区域最佳的技术组合,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我坚信没有最终的处理、处置,只有把它用掉,才是真正的处理掉。
王元珞:真正要走向蓝色经济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起码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要有一种责任、目标和方向,不能简单的把产业扩大、再扩大,不考虑全国。工作、产业过程当中尽量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考虑这些问题。
于家伊:当我们创造一个价值的时候,这个价值从低级的产品能卖到生态的产品,并且获益,把浪费变成新资源,大家都会收益。
张韵:说跨界也好,系统也好,头端也好,从末端到头端也好,希望每一个环节的人都要有一个理念,做到这样不容易。
包进锋:蓝色是一种理想,经济是一种现实。如果把两个结合在一起的话,经济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的进步,个体追求最大化,才促成了社会的进步。
刘晶昊: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不一样,西方用比较简单的、比较机械的去推导出一个内容来。东方是比较综合,道法自然的一种理念。
代维昭:蓝色经济更多力量来自顶层设计力量,这种设计的理念是多方式的思维。
周小华:蓝色经济告诉我们效仿自然,我们很多东西没有做到真正效仿自然。
苏凯:蓝色经济是在环境保护中寻找商业机会、经济价值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理论体系。
薛涛:蓝色经济本身除了说到节能环保更高的要求以外,还提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公司和公司的关系。
杭世珺:蓝色经济生态文明是国策,蓝色经济是零排放,回归大自然。大自然用已有的自净方式指导我们,用这个方式做我们的产业化。
张丽珍:中国的产业已经到了可以转弯的时候,弯道超车这样一个重大的机遇期。说蓝色经济,很多观点是取决中国文化传统当中的,很多思想都来自于中国的思想,中国文化的底蕴。这种觉悟真的可以让我们警醒一下,重新思考,参与到经济变革时期的这种创新的趋势里面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