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设计制作

1.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对于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寄予很大期望,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也是如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历程相似,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领域的挑战,在环保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的潜力。

2. 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已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和政策意愿。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环保技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品及服务具有较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政策战略上,商务部、环保部等部门已明确提出实施战略新兴性企业"走出去"战略。

3. 我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帮助东盟国家做好环境保护,意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营造周边、塑造周边、服务外交、服务大局。而在环境领域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政治上的考虑。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目标。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并就此加强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利益。建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技术与产业合作机制十分必要。

5. 环保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需要将环保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拳头集体出击,以防止出现信息滞后与不全面;对目标国家政策及法律不了解;缺少系统性组织者等方面的问题。

6. 环保企业"走出去",需要明确各国在环保领域的不同需求,寻求适合的切入点,并推出针对性方案,做到真正的"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需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

7. 东盟国家环保产品需求量大,客户相对分散,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建立符合当地需求的技术产品模式。中国东盟环境工商理事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指引市场发展方向和加强沟通培训。

8. 环保企业走出去需要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参与、标准先行,建议把环保项目列入援外目录。

9. 环保企业"走出去"之路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相应配套的援助资金机制,并通过平台将我国环保企业力量和经验进行整合并资源共享,为环保产业走出去奠定较优基础。

10. 在国际援助层面,建议政府选取优质环保产品,在将我国环保产业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提升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