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风采

  • 《北京雨洪对策建议》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

      提议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城市内涝问题:首先,制定城市土地开发的雨洪调蓄管理办法;其次,设立地下空间管理法规;第三,更新城市规划理论,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最后,转变排水理念,由以排为主改变为排蓄并重,同时学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经验。
      对于北京市的排水体系,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疏通水系,恢复和扩大水面面积;  第二,绘制暴雨灾害风险图;第三,把现有公路绿地、中小学运动场降低60公分左右,积水控制在半米以内,利用它作蓄水池;第四,建议在西三环修一个南北大型地下排水河,将西部来水直接排入永定河。
  • 《城市地表水体治理方案点评》 杜鹏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航运、防御、供水、防洪、娱乐休憩、生态调节是城市水体的几大功能。目前的城市水体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排水完全依赖于通过人工管道系统来解决"这一理念是错误的,管道系统不可能成为解决城市排水的唯一途径。美国法律规定,一个地块的开发,其排水径流系数不能有明显的降低,需要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通过人工的调蓄结构,调蓄的池塘和湿地来实现。
      另一方面,许多河流水质变差后往往被掩盖,变成了盖板沟,这也是目前城市水体存在的一大问题,规划过程中应该把暗渠的位置控制好,让其有再次打开恢复水体的可能。同时,对于一条河流的治理,要站在全局高度,对其作全盘考虑。
  •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规划设计理念》 邓卓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市政府斥巨资建设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我们的目标是从生态、景观、文化、经济四个方面将永定河建设成为生态河道的示范区、临水相依的景观带、流域文化的展示廊及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实现人水相亲。
      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废物回收利用,采用低碳低能材料,种植水生植物及禾草组合,形成刚柔相济的护岸体系。将初期河口改造成河口湿地,以再生水作为主要水源,同时编制了《永定河文化景观规划》,打造"和谐永定,绿色家园"。
  •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技术及案例分析》 张统: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环保中心主任

      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有诸多难点:在规划设计时对水体水质保持问题认识不足;水体不流动,缺少置换;水质变化季节性强;缺乏针对性的水质标准等。磁分离技术因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运行费用低、废水排放率低等特点可在景观水治理中应用。
      在景观水的治理过程中,水环境综合规划是前提,截污、控制入湖总体负荷是基础,构建良性水生高等植物生态系统是根本,水体净化措施是保障,水体置换是补充。
  • 《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强化生物分解 沉积物微生物电化学工艺》 江和龙: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环境与工程研究室

      沉积物微生物电化学工艺不需投加电子受体、供养剂或微生物,而是利用底泥中土著微生物,以电极作为电子受体;分解速度快,低温下也可高效运行;会使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正移,来抑制硫还原和产甲烷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有效控制和消除"黑臭"的发生;工艺布置简单,可远程自动监测;与城市景观亮化可有机结合。
  •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保障设计实践》 佟庆远:清华规划院副院长

      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过程,在大尺度流域治理规划方面,以滇池治理为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清源,分析水质恶化原因,理顺基本框架;理汇,通过截污工程,实现外源净化;治湖,包括生态修复和内源修复。近期以截污治污为核心,远期以生态治理为核心。
      在小范围里,以奥体森林公园构建水系设计规划为例,坚持融入自然的理念,把主湖作为主要对象,做模型概化,进一步确定需构建的设施、调整流态、设置重点监测及应急处理措施,将水工工程融入到景观工程当中,加上造价分析,得到最终的工艺布置图。
  • 《超磁分离技术在城市景观河湖/小流域治理的研究与应用》 周勉:环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生态小流域、河湖景观水体具有水量大、能见度差、色度差、易发生富营养现象的特点,环能德美研发的超磁分离技术,利用稀土磁钢磁力代替重力,向水中投加助混凝剂及磁性药剂,通过磁盘转动,吸附絮凝体,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果,磁子回收率达90%以上,单台设备可实现处理量1500m3/h,吨水处理电耗小于0.05元,出水水质良好。
      案例:北京大兴滨河公园,采用超磁分离技术结合人工湿地与水体生态措施。
  • 《发挥信息服务优势 搭建水行业专业服务平台》 张丽珍: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 总编

      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拥有网络媒体、研究与咨询、品牌活动组织、产品信息与技术推广四大业务板块。网络媒体为读者提供专业、快捷、准确的行业信息;研究与咨询拥有 "年度报告系列"和"主体研究报告系列"等多种品牌报告,为客户提供权威市场信息、技术趋势,量身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品牌活动组织凝聚环境产业力量,组织多种行业专业活动;产品信息与技术方面,清环网全新上线,构建全面的产业信息沟通平台。
  • 《山区河道治理与保护问题探讨》 段淑怀: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总工程师

      山区河道治理面临几大难题及误区:山区经济及旅游业发展造成污水垃圾增加,拦河围河现象显著;民众对洪水破坏性认知不足;多部门参与河道治理工作缺乏协调性,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管理方式传统化不利发展;
      建议山区河道治理采用可持续近自然的修复措施;提高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水平和河道治理施工水平;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提升"人水相亲"、生物多样性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
  •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关键技术探讨》 常国梁: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必须生态先行,保证生物多向性,保护水源,功能定位以不同服务区域划定为基础,前提考虑坡面、沟道、村庄因素,结合大流域治理思路,进而突破关键的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