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会议主要针对水环境质量标准,用水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国内外现状的比较,并对我国现有水质标准及未来标准制定走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会议主要观点:
  ◆我们现有水质标准偏于定量化,水环境质量标准、用水标准、水污染排放标准之间衔接不足,需因地制宜建立适宜不用地域和行业发展的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体系的制定应以水质规划为前提
  ◆目前水质标准修订无周期性,强调合理规划水质标准体系修订年限
  ◆呼吁要重视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强我国水质标准体系在行业内的法律效力,加强法律管理严肃性,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制定相关《水质安全法》。
  ◆建议建立公众信息参与平台,提高公众参与性和认知度,借助公众的力量完善现有各项水质标准
  ◆制定水质标准体系需从水处理技术、毒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多方面进行科学性考虑
  ◆我国水环境管理为分散型体制,责权分叉多,相互融合性不够,建议各部门间合力制定行业统一、衔接性良好的标准
  ◆水质标准的制定,借鉴西方标准经验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首先应基于中国国情现状
  ◆呼吁制定水污染排放预处理标准,对不同污染源和城镇污染系统作具体区分,制定相关禁止排放标准,并给予运行单位一定的监管责任和权利,共同促进促进排水水质达标。
  ◆水质标准的制定重在考虑标准的科学性、可操性和严肃性三大方面
  ◆重点提高水源地水体是水质标准,严格划定水源保护区域,从源头保证供水水质。
  ◆我国水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数量庞大,但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改善,主要由于执行的力度不够,且各标准间兼容性、统一性不足,同一指标不同标准中相互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