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议有效疏导政府的大量投资,拒绝政府向服务领域延伸。一方面鼓励政府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要在适当的时候放手服务设施的日常经营,将运营权合理转让,从而推进专业化服务。

2.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实际上地方政府并不具备偿还大量信贷的财政能力,且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均由政府采购,如果政府财政紧缩,面临“破产”的危险,势必在未来将对环境购买的支付能力造成影响。

3.随着公众参与的深入和政府监管的加强,环境服务领域已不再是低风险行业。因水价、供水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对环境服务的日渐关注,由此环境服务业的风险意识应需加强。

4.公众过度关注水价,而忽略了水质和相关的服务。应通过有效的渠道,引导公众对水的深度认识:水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产品。

5.不同的投资主体,其融资背景千差万别,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整合。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显现,在新形势之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产业整合案例出现。

6.水价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政府的政策流程与社会公众的需求是当前价格困境的所在。水价成本接受社会的监督是合理的,但监管办法的透明度要适度。

7.自来水价会影响水务产业的各个环节,但是单纯的涨价不能解决水务领域存在的综合问题。

8.环境修复水体整治市场初步形成,未来将随着流域治理和重点水域治理工作的加强而发展和完善。

9.环境服务行业目前处于一个发展相对不利的阶段,部分企业代表认为,该领域中外资企业的“春天”可能已经过去,真正市场化的最佳时期也已不在。

10.澳门自来水厂成为中国特许经营的标杆项目,是亚洲第一个以特许经营做的供水项目,如果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续签协议,将成为中国首个将供水25年特许经营完成的项目,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