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厂运营管理是水务活动的关键,牵扯着水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问题。我国污水厂总体运营水平与国外污水厂运营水平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但是细节上存在很大差距。
◆ 与国外污水厂运营相比存在差距的原因有3:1、我国污水厂规划建设标准低;2、过多强调、关注运营成本;3、量化、智能化管理较差,绝大多数污水厂离定性管理还相距甚远;4、现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相对很高,但是没有成熟的运营商、咨询机构阶层。
◆ 之所以我国很长时间不能建立起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于:1、大多数污水厂处于应急状态且大多与当地政绩挂钩;2、很难获得真实污水厂数据,数据量离绩效管理的需求相差很远;3、规模化运营加多但为体现除效益,应该转规模化管理为区域化管理,迅速培育运营阶层。
◆ 中国污水厂的绩效考评一定要做,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的运营管理趋于不太健康的市场化,过多强调运营成本管理而不是质量管理。
◆ 要结合中国国情来建立绩效体系:1、坚信市场化是提高环境效力的出路,有赏罚;2、体系应该全面,在行业上不应当重视吨水处理成本而是达标率、设施完好率、客户满意度、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等;3、加强政府监管,应转变目前的事故型监管为预防性监管。
◆ 中央财政对于污水处理行业的支持从去年开始实行“以奖代罚”措施且主要集中于建设阶段,今年开始准备从建设阶段延伸到运营阶段,使得运营管理与建设相辅相成。
◆ 政府与行业的考评关键点并不一样,国家更关注污染物的削减量、节能降耗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客户满意度、社会效益等因素
◆ 国家明年准备在36个重点城市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试点工程,会模仿太湖流域升级改造过程选取技术的“超试”技术选择路线,即各种技术都可以拿来做试点工程,政府会广收技术路线。
◆ 国家会逐步完善污水厂的在线监测,将末端的事故型管理转变为预防性管理,污水厂出口等污染物数据信息将会全部共享。
◆ 设计院目前对于运营的考虑较少,因此常未为后续的升级改造留下“伏笔”
◆ 目前污水厂需要填报的表格比较多且乱,不同的部门需求不同导致数据不能统一,因此考核指标的设定首先应统一数据。
◆ 4万亿投资并不能增加排水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 目前来看,管网与污泥的治理相对于更要紧,从环境效益来看,目前污染物并没有消除而是转移到污泥当中,对于环境仍存在相当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