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成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等。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甚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
|
定义1:
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可能产生二级毒性代谢物,称为蓝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MCs)为主。
定义2:
蓝藻可产生多种毒素,称为蓝藻毒素.根据其所产毒素的功能,可将毒素分为肝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此外,蓝藻还产生脂多糖(LPS)以及其他有潜在药理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

蓝藻爆发,使太湖水发臭、发浑。中新社 丁焕新 摄
|
蓝藻的藻体具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蓝色,是藻类中最原始的类群。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仅有核质,不具核仁和核膜。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太湖和滇池都曾深受蓝藻污染之苦。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