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委书记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
如何让太湖水变清? 治污凸现三大“问题”
环保总局:氨氮的浓度值呈上升趋势
网友建议无锡市长带头喝自来水
无锡重启深水井应对水污染危机
《浣花洗剑录》剧组大腕说无锡水污染事件
“用长江水冲污只是治标”
环保总局调查组赴无锡调查太湖污染
江苏省委书记赴无锡解决水污染问题
太湖生态破坏程度远远超修复速度
避“水患”无锡白领大逃亡
放心!扬州饮用水源呱呱叫
大量纯净水紧急调运无锡 基本解决居民饮水问题
无锡市政府称被污染水质有所好转
无锡市委副秘书长:炸长江大坝调水纯属谣传
黄浦江取水口水源保持正常
“太湖水患”引关注 巢湖蓝藻之患不容忽视
太湖蓝藻考验政府应对能力
针对无锡“臭水”事件 常州饮水不会受到影响
走近缺水的无锡
无锡昨降雨“蓝污”有望缓解
目击无锡水危机
大暴发警示太湖流域长期受污染
无锡水危机或会持续5个月
蓝藻还在增加 3亿立方米长江水注入太湖
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朱仲贤:尽快让市民喝上安全水
太湖现大范围蓝藻 水利部门调长江水保饮用
太湖污染 上海水质不会受影响
江苏承诺将对无锡困难群体免费发放纯净水
苏州积极应对蓝藻事件 确保太湖水质无恙
无锡自来水变臭 蓝藻死亡水体缺氧腐变是主因
太湖突发生态灾害发酵无锡自来水
无锡已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对污染
江苏无锡自来水遭污染市民抢购纯净水
蓝藻拉响环境警报 太湖减排盼刚性之手
湖水成绿色油漆 太湖蓝藻提前爆发
天灾?人祸?无锡水危机的启示
无锡水危机所不能告一段落的
蓝藻暴发是太湖还人以“颜色”
太湖污染岂能眼不见为净
无锡水污染事件应追究环保责任
无锡市民没水喝的警示
李华芳:合长三角之力复太湖水之美
太湖水污染,临时“抱佛脚”是否迟了?
姜文来:太湖蓝藻爆发凸现我国环保急危
太湖水没法喝全怪“蓝藻提前暴发”?
近水不保,远水必忧
无锡水危机事件谁最该反思
无锡饮水事件不仅是蓝藻问题
汪永晨:太湖水荒是天灾还是人祸
该从水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太湖美新编:太湖霉呀太湖霉,霉就霉在太湖水,水面有蓝藻哪,水底有淤泥哪,水边蓝藻蓝,水底淤泥黑,臭水流进千万家。垃圾绕湖蚊虫飞!太湖霉呀太湖霉!——网友 天使之城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看法>>
太湖蓝藻爆发 影响无锡市自来水供应
核心导读: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
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水网专家视点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傅涛博士:此次无锡自来水事件中人祸的因素要大于天灾的因素。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几千年来都是环境优美,养育出了江南鱼米之乡,怎么到了现在突然变色了?满湖绿色的蓝藻堆积,这不是人祸是什么?

  傅涛博士认为,更让人担忧的是:太湖问题并非个案,中国许多的湖泊处于生态崩溃的边缘,这已经是普遍问题。任何的水体,在被污染、富营养化之前,都有很多活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实现自净,那样的水体是活的。富营养化之后,水“死”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很大的损失,想要再恢复起来,花费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傅涛说,该事件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只在意发展经济、不重视污染治理的一个必然。[全文]

影响:

市民开始大批抢购纯净水

  记者从无锡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了解到,纯净水销量猛增,到晚上已被抢购一空。5月29日晚7点,记者来到无锡家乐福超市。这里的纯净水柜台前挤满了市民。有的市民干脆一口气买了四五箱,而货架上仅剩下几瓶纯净水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午起就开始有市民大批量购买纯净水,5升装纯净水上午就卖完了,柜台上只剩下了小瓶装纯净水。

原因:

太湖蓝藻暴发使水质恶化

  记者从无锡自来水公司得到的解释是: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暴发,导致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5月28日晚,江苏无锡主要水源南泉水厂的水源受到蓝藻暴发的破坏。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太湖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导致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而这却恰恰促使了蓝藻大量繁殖。今年夏季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水域的蓝藻都刮到太湖无锡水域的梅梁湖和贡湖岸边。而高温天气和阳光的暴晒导致“蓝藻”在岸边死亡、腐烂,发出刺鼻的臭味,污染了湖水。

措施

“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质

  29日,无锡市政府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就市民关心的自来水水质问题进行研究,并连夜部署应急措施。无锡市已报请省政府批准,于5月6日启动了“引江济太”工程,针对目前的灾情,要继续加大调水力度,增加调水容量,尽快改善太湖水质。

加入除藻除臭剂进行处理

  自来水公司已不惜成本,每处理一吨水就要耗费6分钱的除藻除臭药剂,而每天需要处理100多万吨水,仅此一项,每天就需耗费6万多元,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有关人士表示,除了臭味外,无锡自来水公司出厂水的其他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无锡市的水质化验人员正对水源进行24小时监控。另据消息,无锡市环保和水利局正在紧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启动应急预案

  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调运纯净水。目前,周边城市已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交管部门要求给予所有运输纯净水的车辆无条件放行。由于大批量外运的纯净水不断运抵无锡市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饮用水紧张的状况。

专题图片
5月27日卫星遥感图上,太湖无锡水域出现大范围蓝藻,尤其是梅梁湖和贡湖岸边。
 工人处理蓝藻。
5月10日,江苏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工作人员正在观察蓝藻情况。
2007年5月30日,无锡市前宋巷小区居民家中的自来水伴有刺鼻异味。
2007年5月30日,无锡市曹张新村,市民在一处净水站排队等待灌水。
市民抢购纯净水。
背景资料
太湖 太湖污染问题 威胁不仅来自蓝藻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太湖美》歌词: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红旗映绿波哪,啊春风湖面吹哪,啊水是丰收酒,湖是碧玉杯,装满深情盛满爱,捧给祖国报春晖,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


太湖·鼋头渚美景

  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连续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太湖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平均75~80%的水体已遭到污染。全湖平均总氮总磷等主要指标较10年前增 加1倍以上,原来的2类水为主现在已变为3类水为主,2类水水域面积由69%缩小到15%,3类 水由30%扩大到70%,4类水由1%扩大到14%,5类水从80年代末已经出现,主要分布在蠡 湖和梅梁湖的闾江口附近,占全湖面积的1%。从总体上看,10年来太湖水质下降了一个等级,水体表现出明显的富营养化特征,且呈发展趋势。

点击查看:太湖的详细资料>>
蓝藻暴发的湖面像幅油画。资料图片

  1990年、1994年和1995年,无锡梅园水厂附近发生的“湖泛”,使居民用水几度告急,人们怨声载道。“湖泛”污染是太湖湖湾区独有的一种污染现象,其最大危害是破坏水源地和旅游景观。在枯水年低水位期,于黄梅期或在汛间低水位、高温少雨晴好天气之际,在湖湾底泥沉积较 厚的浅水区,由于太阳辐射,引起水温升高,底泥发生强烈生化瓜,释放出甲烷、硫化氢等 气体,水质变劣产生臭味,形成“湖泛”。
  专家警告说,即使太湖不再增加新的污染,仅湖底泥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就能引起藻类的发生及“湖泛”污染。


5月30日,发酵、腐败和表面晒干的太湖蓝藻

蓝藻 蓝藻毒素的定义 蓝藻污染的危害
  蓝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成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等。但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甚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一些毒素,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很大危害。

定义1:
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可能产生二级毒性代谢物,称为蓝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s,MCs)为主。
定义2:
蓝藻可产生多种毒素,称为蓝藻毒素.根据其所产毒素的功能,可将毒素分为肝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此外,蓝藻还产生脂多糖(LPS)以及其他有潜在药理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


蓝藻爆发,使太湖水发臭、发浑。中新社 丁焕新 摄

  蓝藻的藻体具有特殊的色素,一般呈蓝色,是藻类中最原始的类群。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仅有核质,不具核仁和核膜。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太湖和滇池都曾深受蓝藻污染之苦。
  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
蓝藻在什么情况下可大量爆发?
  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爆发疯长。蓝藻其实呈绿颜色,大量浮藻覆盖在水面上像一层粘糊糊的“绿油漆”,专家们为它取了个靓丽的名称——蓝藻水华。水华爆发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不仅变了颜色,还有臭味。长期如此,湖泊失去了功能,成为死湖。

太湖蓝藻爆发

 

制作:全新丽
电话:010-88480300
日期:2007年6月1日
====================
欢迎批评指正

部分蓝藻污染水环境事件
事发地:南京玄武湖

  1986年,南京玄武湖首次暴发蓝藻,4月,玄武湖出现了“黑水”,湖水发臭;5月,全湖发现大面积死鱼,有时一天能打捞起万斤以上的死鱼。2005年7月,玄武湖再次暴发蓝藻,从8月6日开始,每天能清理出蓝藻200卡车,至9月18日,玄武湖3平方公里的湖面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严重的地方因蓝藻腐烂还发出阵阵恶臭。

事发地:云南滇池

  滇池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蓝藻水华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1999年达到最高峰,水华覆盖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厚度达到几十厘米。科技部2000年4月投入5000万元经费,启动了“滇池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事发地:安徽巢湖

  安徽省巢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蓝藻频发。2003年8月,巢湖东半湖 炀至巢湖闸段蓝藻暴发,遍及湖心,最厚的地方深度达1米以上,有浪无波,几乎形成“冻湖”。2006年6月,巢湖水域再次出现大面积蓝藻,使湖水呈翠绿色、粘稠状。

事发地:澳大利亚达令河系

  1991年,澳大利亚达令河系发生世界上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蓝绿藻水体,绵延1000公里以上,花费了上亿美元的治理,仍收效甚微。——《中国青年报》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