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水业技术沙龙将讨论哈尔滨停水事件  

  清华大学环境系与中国水网将于12月12日联合举办第五次水业高级技术沙龙。技术沙龙是城市水业著名的针对水业技术政策和技术路线的交流平台。本次活动针对被受关注的"哈尔滨停水事件与城市供水运营管理机制"展开讨论,有关技术和管理专家、政府部门、供水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代表将参加交流。参与哈尔滨停水事件第一线的专家学者讲座主题讨论发言。为更好地实现网友的参与和交流,中国水网现开辟专题讨论窗口,征集网友建议和问题。中国水网将对网友的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在沙龙上交流;并整理网友提问,请有关人员进行解答,欢迎参与。

姓名:
邮件:
问题:
 

中国水网对哈尔滨停水事件的关注

黑龙江省省长喝第一口水
特约评论:停水危机后的城市水管理

  近日,因松花江水源污染造成哈尔滨市长时间全城停水的事件备受关注,该事件是建国以来在核心城市首次被曝光于社会的罕见重大供水危机和事故,致使整个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水危机和水恐慌当中,引起公众极大反响。哈尔滨停水事件使水的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全文]

童新朝律师谈哈市停水事件中的赔偿和国际问题

  众所周知,哈尔滨停水事件对哈市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就哈市停水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和赔偿问题中国水网专门采访了中咨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童新朝律师。童律师是城市水业领域的资深律师,他认为:……                    [全文]


←童新朝 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国水网:有关专家谈哈市停水
  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冰城,初冬时节正当热情的哈尔滨人准备着以隆重的冰节和滑雪节迎接国内外宾客的时候,一起突发事件打乱了全城人的生活。哈市政府公告全市停水四天,这在中国城市供水史上都属罕见的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文]
法律人士认为哈尔滨停水事件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
  哈尔滨全城停水四天对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专业媒体,中国水网一直关注此事件。今天上午,中国水网就此事件电话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支振锋博士。……[全文]
 
部分专家谈哈尔滨停水事件
  针对哈尔滨停水事件,中国水网采访了生态中心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的杨敏研究员。杨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吉化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杨老师认为目前应该检测水里面的各项指标,做一些应急实验,如投加粉末活性炭等。……                     [全文]
中国水网:哈尔滨停水事件引发水业思考
  哈尔滨11月22日起将停水4天的消息,在哈尔滨市公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在业内也引起普遍关注。许多网络媒体都以头条或者专题的形式寄予了关注。……             [全文]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水的三则公告

哈尔滨停水第一则公告:管网检修临时停水        [全文]
哈尔滨停水第二则公告:水体可能因吉林石化爆炸被污染 临时停水[全文]
哈尔滨停水第三则公告:停水持续时间变未知数       [全文]

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市政供水停水期间水质安全保障应急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省卫生厅成立市政供水停水期间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金连泓
副组长:王恩海 李 斌
成员:田在勇、邢济春、杨松、赵忠厚、石华、万亚平、张叶莉、苏华 、孙桂芬、卢江 [全文][评论]
哈尔滨发布通知称因吉林石化爆炸污染停水4天

 11月21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未来几天停水期间居民生活用水和企业生产用水问题。
  会议要求,一是由水务部门负责,紧急启动全市所有地下水井,全部面向社会供水,卫生环保部门要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商务部门做好停水期间,桶装水、瓶装水货源组织,保证市场有序供应。消防、环卫部门要调集供水车辆,解决短期内供水 难的问题。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供暖用水,提醒市民不要取用供暖管线中的循环水,以免造成水量不足,影响供热。
  三是物价、工商、公安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社会秩序和物价秩序,防止哄抬物价,以及其他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
(生活报)

哈尔滨400万人断水114小时应急处置全程回放

◇ 11月21日,有关水污染的“小道消息”就在哈尔滨市民中传开,部分市民陷入恐慌,抢水、抢食物的人群拥进超市,手机通讯也一度“瘫痪”;
◇ 11月22日,哈尔滨的大小超市里奇迹般地堆满了纯净水,哈尔滨市从省内外紧急调来的饮用水当即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断货、恐慌在一夜间消失;
◇ 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导致重大水污染事件。
◇ 11月23日晚,哈尔滨全市停水;
◇ 11月24日凌晨3时, 哈尔滨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硝基苯开始超标;
◇ 11月25日,环保总局日通报,松花江苏家屯断面硝基苯浓度达到最大,当日7时仍超标28.08倍。一场从未有过的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考验着中国;
◇ 11月25日,外交部长向俄罗斯和联合国通报松花江污染情况;
◇ 11月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在市民家中喝下了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全文]

市民反应
哈尔滨市市民储备饮用水
超市抢购饮料
哈尔滨市民购买了大量饮用水
相关资料
松花江沿江城市分布图(新闻全文)
苯在水中难降解,可致人身亡
  苯本身就是一种有毒污染物,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很难降解。人一旦喝下高浓度的被苯污染的水会中毒身亡。由于苯在水中难以降解,因此,即使将水烧熟,苯的有毒物质依然存在。如果苯排入量较少且水体质量较好,8-10天也许就能自我稀释。但如果污染量较大且原本河道水质较差的话,恐怕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自我排净。 [全文]
吉林石化爆炸
   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等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抢险。
  据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副总经理邹海峰介绍,这起事故是该厂一化工装置运行出现故障后处理不当造成的。他同时表示,爆炸发生后该公司对当地大气污染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没有造成大气有毒污染。
  吉林石化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后,与苯胺生产区相距约300米远的苯酚/丙酮装置立即停车,主体装置没有遭到破坏,一蒸汽输送管道被炸毁,厂家消息人士表示,7万吨的苯胺装置破坏较大,预计恢复时间大约需3个月以上。
  新闻报道>>
 

 


中国水网版权所有
200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