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 主持人 说:各位网友下午好!资讯为本,专业解读网友最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中国水网“嘉宾作客”网上直播今天正式开通。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圆明园环评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系主任陈吉宁教授作为作客中国水网的第一位嘉宾,针对圆明园环评与大家沟通交流。
 14:32 主持人 说:陈教授,经过几十个日夜的紧张奋战,清华圆明园环评圆满的交卷,现在回顾一下,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最想跟大家说的是什么?
 陈吉宁 说:第一,圆明园环评的社会关注程度非常大,面对的很多问题超过了环评需要回答的范围;第二,它是一个涉及到学科面非常广的一个项目,共涉及到十个专题组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环评项目,相应的项目组织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协调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时间非常紧,40天工作日内要完成这项工作,大量基础资料又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这项工作压力很大。
    
 14:39 网友 冯军旗 说:工作时候有没有人情的确干扰?环评里的批判成分是不是太清了?鲁迅曾说"要痛打落水狗".
 陈吉宁 说:这次环评清华充分保持了它的独立性,在这里特别感谢国家环保总局,感谢海淀区政府,他们在我们整个环评过程中没有给我们任何附加的影响。我们是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按照环评的程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的,工作中有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媒体、社会,但是从涉及到直接利益部门而言,我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其他压力。
 14:41 网友 王仁雷 说:从您主持参与圆明园环评的经验出发,您觉得今后应该如何避免下一个“圆明园事件”的出现????
 陈吉宁 说:最重要的还是在项目施工之前一定要严格遵守环评法的要求,开展环评项目评价,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在施工之前能够开展环评的话,在施工中的很多问题可以避免。
 14:44 网友 jane 说:请问陈老师,众所周知圆明园环评难度很大,在别人都不敢接的情况下,处于什么原因清华却敢于承接下来?
 陈吉宁 说:这里面包含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清华应该有这种社会责任,应该承担起这个社会的责任,对社会关注的问题从科学角度给予回答;第二个因素,清华还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学科,我们在这个项目中能够组织一个非常高效有能力的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在这里我也想借此机会感谢参加这个项目的其他单位,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清华参加,还包括北师大、农大、首师大等等,还有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还有其他单位参加了这项工作,我们同时有一个比较庞大的专家顾问组,在环评过程中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使我们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对我们能够按时比较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14:55 网友 水清月明 说:1)圆明园环评问题事关重大,清华大学环境系在环评过程中必是承受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想请陈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同时想请问陈老师您认为环评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 2)听说此次环评工作的环评费很少,而清华环境系几乎是全体老师上阵,人力物力花费较多,想请问实际支出是多少,是否存在入不敷出现象 3)想请问此处环评工作的意义在哪?之后的圆明园防渗工程整改方案是否是按照环评报告里的建议来做的
 陈吉宁 说:第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困难是我们是在施工已经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开展环评的,很多现场数据已经没有了,我们面临着现状环评几乎没有办法进行的状态下开展这项工作,尤其是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彻底破坏之后开展环评,所以现场数据的采集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我们在环评中不得不采用其他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二个问题,这次环评费确实非常少,我们按照最低标准收费,总共费用金额7.2万元,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数字,这7.2万元几乎全部花费在分析、调查、资料打印上,这是一个为社会作贡献的项目。我们系老师大概有20几位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整个项目投入大概有100多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环评。资金不是我们这个项目关注的问题。第三个问题,环评有两方面意义,一个我们要评估这个工程在施工之中和施工之后带来什么样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第二方面,如果有影响,怎么尽可能的减少甚至消除这种影响,这是环评两个最基本目的。我们这个已经通过专家评估,最后的整改方案需要经过国家环保总局进一步明确。
 14:58 网友 水清月明 说:4)据我了解,环评工作只针对了3个湖的防渗工程,有些问题如考虑整体所需水量、规划等都没有在此次环评范围内,而要给出更为科学的结论,需要另立项进行进一步研究,制定整体改造方案,想请问陈老师圆明园工程是否还有后续工作需要做, 5)公众关心的问题如合法性、决策的民主透明科学等问题难以由现在的环评程序来回答,对于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是否能请陈老师就现在的环评程序、机制上提出一些您的观点和建议
 陈吉宁 说:这次环评工作针对圆明园东部三个防渗湖底进行的,没有扩展到其他问题,这是由环评程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立项工程做什么样的环评。正如这位网友所说,有些问题如果在项目建议书之前做更广的环评,比如规划环评,则可以避免很多施工项目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但是规划环评是我们国家新的环评法修改之后刚刚开始的一项工作,圆明园几年前做规划时候没有环评要求,所以没有做,将来随着各种规划环评工作的进行,类似问题会有所避免。我们做了广泛的公众调查,包括随机问卷调查,也包括网上调查,最后环评改进方案中也倾听了公众的意见,我们希望将来环评能够以这个环评为例,能够充分表现他的公开性、独立性、透明性,能够让更多公众参与到环评中来。但是我们也呼吁在各种项目过程之中要尊重科学,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环评工作。
 15:00 网友 maggroup 说:这种在建设基本完成后,再被迫做环评、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必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损失都是国家的钱,国家埋单。请问,作为国家高层的一名顾问,您觉得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
 陈吉宁 说:如果在项目开工之前进行环评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可以采取更好方式解决施工之后所出现的环境生态问题,但是这个项目因为没有遵守有关环评法规,在施工前没有进行环评,所以是一个违规操作的项目,所以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将来所有项目遵守国家有关环境法规,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开展环评工作,开展环评工作之后再进行施工。
 15:00 网友 haishi 说:为什么绕开圆明园西部?那里破坏最为严重,许多人都对那里的破坏提出批评,而你却只提东部,意欲何为,请给个明确的说法,请不要忽悠我们。
 陈吉宁 说:这次防渗工程是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这次防渗工程没有涉及到圆明园的西部,按照环评法它的项目是东部防渗工程,那么我们只能对东部防渗工程进行环评影响评价,所以不涉及到西部问题。
 15:01 网友 针对 说:北京每天早上,数百万双手一起按下马桶冲水按钮,污水滚滚,数十万辆汽车一起发动,浊气喷喷。为什么不事先环评?
 陈吉宁 说:我们现在环评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个建设项目,一个是新的环评法明确的规划环评,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污染问题,比如说抽水马桶的问题,这个是通过其他环境管理手段进行的,而不是通过环评手段进行的。关于汽车的污染也是通过国家汽车排放标准以及地方的一些环境污染控制策略执行的。中国环境政策有八大制度,每一方面管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可能通过环评手段把所有环境问题都解决,环评只是我们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环,只能解决在环评法律层面上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这次圆明园环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超越了环评阶段所能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回答是不合适的。
 15:03 网友 发展 说:1、圆明园的湖底是砂石质,加之目前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容易渗水,防渗处理后,每年可减少渗漏损失150.79万立方米; 2、水很贵,补不起。目前从玉泉河引水每吨1.3元,一年的补水花费就是几百万元;几年之后,水价会更高,我们就更用不起了 每年补水费用150.79万立方米*1.3元/吨=200万元,用修防渗塑料的款1亿元来补水,可用50年;而防渗塑料的使用寿命也是50年。都是50年,就不知这1亿元是用来补水好,还是用来修防渗塑料好?
 陈吉宁 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误解,以为铺了防渗膜之后圆明园就不需要补水或者补水量可以大幅度降低,降到非常小的水平,从水量平衡角度这种认识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维持圆明园一个健康的水体,大家知道按照规划要求应该达到三类水体功能,要达到三类水体功能这样一个要求,这盆水是不能静止存在圆明园的,必须有一定的补水量,让它流动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它的水质能够达到将来规划功能要求,换句话说防渗并不能够解决它所需要的换水量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圆明园有一定水,但是这盆水将来是臭的,如果这盆水不臭,要达到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量的换水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单纯从渗漏角度看圆明园问题。
 15:05 网友 天天 说:请问环境影响评价中预评估包含哪些内容?水环境容量怎么计算啊?非常感谢!
 陈吉宁 说:一个是大气和噪声影响评价,但在圆明园环评里面不是重点内容,大气和声影响比较有限,第二部分关于防渗材料,主要是性能和环境影响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第四部分对地表水环境分析,第五部分对生态影响分析,第六部分对文物和遗址分析,还有一个环境影响的经济水平分析,最后关于公众参与情况,以及未来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这几个方面内容。
 15:06 网友 水力停留时间 说:陈教授:您好,我是一为环保工作者,从事废水处理工程调试工作。我想说的是,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是如此大的工程,为什么在一开始北京市有关制能就不知道呢?圆明园管理部门为什么就不上报主管部门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中国,环境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严重问题,特别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陈吉宁 说:还是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原因,圆明园一开始可能没意识到,在自己园内进行整治也要走环评这样一个程序,我想有他环境意识不强的问题在里面。
 15:11 网友 避风港 说:生态问题并非圆明园的局部问题,铺设塑料防渗膜,只能解决湖内生态问题,但对周围生态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大环境恶劣了,进而对湖内小环境生态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是典型的只重局部利益的短视行为,为何环评报告不要求对防渗膜全部拆除。
 陈吉宁 说:第一个问题,圆明园座落在清河古河道上,根据我们现场调查和大量的模拟实验,圆明园对清河古河道的补给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大家有个误解,认为圆明园是北京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从两个方面看圆明园生态环境影响到底对整个北京市的影响范围有多大,首先从水量角度来看,如果圆明园维持现有的最大渗漏量,这个渗漏量大概是363.4万立方米每年,如果把这个渗透量取消的话,其影响范围约是14平方公里,占北京市和海淀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的0.14%和1.5%,面积占到北京市的0.06%,海淀区的2.35%。从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地下水影响范围来看,圆明园无论对北京市还是海淀区都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圆明园本身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态系统,圆明园区域内没有国家级珍惜濒危物种,这次防渗工程对它的陆生生态系统有影响,但非常有限。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圆明园生态系统无论对北京市还是对海淀区在大的整体格局上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圆明园本身生态系统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所处的特殊历史遗址位置决定它的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对于圆明园区外的影响不能扩大。我们在环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观点无限地夸大了圆明园生态系统或者水资源系统在整个北京市的影响范围,这点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5:13 主持人 说:您怎样看待环评事件中公众参与和媒体的作用?
 陈吉宁 说:中国的环保事业必须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才能解决,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广大公众对圆明园事情的关注,感谢大家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和极大的热情,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关注,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从这点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强公众的参与程度。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我们也意识到仅有关注的热情是不够的,公众的很多观点由于不了解情况,或者不负责任观点的误引,明显感觉到公众很多想法跟实际情况有非常大的偏差,我们也意识到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决策水平,对我们国家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工作,我们大家都应该有责任在大众之中普及环境知识,提高我们民族整体公众参与能力。
 15:14 网友 7778 说:陈教授您好,我想知道环评报告出来以后,何时圆明园湖水才可以恢复?据说现在很多树木严重缺水,我很担心那些树木在这次纷争中成为牺牲品!
 陈吉宁 说:具体湖水恢复的时间要看圆明园后面有关的程序要走多长时间,有关的工作能够进展多快,我们希望圆明园能够尽快地落实环评之后的各项工作,尽快让湖水恢复,使它的水质资源得到尽快恢复。
 15:17 网友 219.142.99 说:我也听说,在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有7人认为防渗膜不用拆,1人同意环评报告的建议,1人主张全部拆除.环保总局你不是公开透明吗?干吗没胆子公开环评报告的评审过程.番月你为何这时你不履行你对公众做的公开透明的承诺,你这不是强奸民意吗?
 陈吉宁 说:评审会上有七人认为防渗膜不用拆,这个是道听途说的,我想环保局将来会公布专家对我们的评审意见,很多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那时大家就清楚了。
 15:20 网友 liuyuantian 说:圆明园搞防渗 把活水变为死水 这个多少会引起一些恶性的反应!比方说水会变臭,变臭就会发出有毒气体,那么环评当时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陈吉宁 说:如果水的交换量比较少的话,即使不是死水,也会引起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富集,营养物质富集之后就会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水质就会恶化,会出现一系列水质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在环评报告中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预测。
 15:27 网友 王芝宾 说:我想了解下环评是否会考虑工程资金的浪费这个因素!就想了解这个,请解答!谢谢!!
 陈吉宁 说:我们在做改进方案的时候,综合考虑了经济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和社会因素,它是一个多目标的分析和决策的过程,如果单纯只考虑一方面因素的话,我们的推荐方案都会不同,我们现在提出的推荐方案,正是综合考虑了现在防渗膜已经铺的既定事实情况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提出来的认为比较全面的方案。
 15:28 网友 longquip 说:环评、环评,搞了多少年,感觉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更有甚者不做任何现场实际调查,在金钱的利欲下胡乱做作,不负责任。 请问陈教授对这种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至少大范围存在)的现象有何看法?
 陈吉宁 说:其实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环评单位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从国家环保总局近几年对环评工作抓得还是比较严格的,包括有些环评单位曾被通报批评等等,但是从普遍上看,我们确实存在环评不过关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圆明园这样一件事情,能够使各项环评工作都能达到透明、公开,有公众监督程序在里面,只有这样一个程序做保证,才能保证环评的科学性、独立性。
 15:30 网友 caff 说:陈教授,您好,圆明园铺垫防渗膜事件中,关于工程实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能否请您就圆明园防渗工程谈谈工程项目对地下水浅层的影响问题
 陈吉宁 说:圆明园座落在清河古河道上,在潜水层和承压水层之间只有非常小量的越流现象,所以圆明园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潜水层的影响上,如果全部铺防渗膜之后,对地下水的含水量会有影响,而且这个影响范围在环评报告书中都做了明确的界定、分析和计算,但是圆明园地区潜水层的影响不仅仅受圆明园本身补给量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地区开采水的影响,尤其近年来大规模的建设,比如说房屋建设、地铁建设等等,都要对潜水层进行排水,所以外界的排水对潜水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希望圆明园既要防渗,又要维持一个适宜的下渗量,这个下渗量能够保证圆明园在外来补水减少、开采量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基本维持现有的地下水潜水层现状。我们在设计推荐方案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则,确定了圆明园一个基本的下渗量,在这个基本下渗量下决定圆明园采取什么样的防渗措施。
    
 15:33 网友 walker 说:1、 请陈老师对圆明园环评的历史地位做一个评价 2、 圆明园环评城市水系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将有什么影响? 3、 您如何评价前段时间的深圳污水“大截排”方案?
 陈吉宁 说:圆明园环评历史位置,只能让历史回答了。对于第2个问题,圆明园所涉及到的水问题必须纳入到整个北京市的城市水系统中进行统筹考虑,包括圆明园的一些补水方案。如果只利用圆明园本身的雨水,这个量是有限的,但是圆明园周边的河流在雨季时都有相当量的雨水排出,但圆明园的补水方案并没有考虑这部分雨水的利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把圆明园当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考虑,因此只有把圆明园纳入到整个规划系统中,从北京市总体水系统方案中考虑圆明园水系的维护,考虑雨水、水源水和污水回用等多种水源,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3个问题,关于深圳污水“大截排”方案,我们任何一个城市选取什么样的一个排污方案,不能够单靠简单的推断来决定,必须经过深入全面的、定量的分析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我们现在在整个城市水系统规划中缺少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和基础研究,现在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处在相对比较粗糙的水平上,这样必然带来很多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们呼吁社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统的整体研究,开发相应的分析工具,让我们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和设计建立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城市水系统建设方案。
 15:37 网友 paulon 说:圆明园没按规章制度办事才导致今天这种结果,如果当初严格按各种程序办事,恐怕又是另外一种结果,你对我这种看法是否觉得有可能发生?
 陈吉宁 说:是这样的,如果圆明园一开始就做环境影响评价的话,那么很多问题是可以比较有效避免的。比如说,它的三个湖,并不是都需要采取防渗膜防渗,至少不需要采取目前的这种方式防渗,其实三个湖的水文地质条件完全不同,其中绮春园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黏土层,有很好的防渗透能力,并不需要做大规模的防渗措施,福海在几十年过程中沉积了一个相当好的底泥层,这个底泥层也有一定的防渗能力,它需要一定的防渗,但是需要在维护底泥层条件下进行防渗,但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特点,把它的底泥层彻底破坏掉,真正需要大规模防渗的是它的长春园,那个地方是出水口,一直没有水,尤其近年来水量急剧减少之后,风化现象比较严重,本身没有一个很好的黏土层,也没有底泥层,所以它的渗漏现象非常严重,需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进行防渗。另外,施工过程之中怎么样比较好的保护它的水生生态系统,这些措施应该说在圆明园施工过程之中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情况。
 15:39 网友 caff 说:陈教授,您好,这次圆明园环评首次采用了网络调查的形式,让公众参与到环评的工作过程中,您是怎么考虑网络调查的可靠性的?为什么没有考虑在sina等大型公众网站进行公众调查呢?谢谢
 陈吉宁 说:我们这次在进行公众试卷调查的同时也进行了网上公众调查,并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网络技术措施保证我们调查是公正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们在调查过程之中也发现有明显的大规模的恶性注册现象出现,要保证网络调查的公正性,必须有完善的技术措施作保证。另一个问题是有两种极端人在网络调查中非常积极,一种是完全赞成铺膜,一种是完全不赞成铺膜,他们的比例比我们在试卷调查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这些影响。我们希望将来还会在网络上开展公众调查,倾听网民的意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网上的不可控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我们公众调查所带来的一些偏差和影响,在现阶段我个人认为问卷式调查更为客观。
 15:41 网友 jane 说:想请陈老师谈谈环评事件对中国环境政策的影响?
 陈吉宁 说:环境政策是公共管理政策,我们希望通过圆明园这件事情能够进一步唤起广大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能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还有一个就是在决策过程中体现它的公开性,体现它的透明性,体现它的科学性。这对于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15:46 网友 王仁雷 说:目前有些环评单位只对风险小,利润大的项目感兴趣,而对风险大,利润低的项目距之余千里,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吉宁 说:每一个环境工作者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尤其对于甲级资质单位更应该有这种职业道德,这是非常必要的。将来在环境评价程序上应该有所约束,应该鼓励大家对环评项目中应承担的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
 15:55 网友 水儿 说:陈教授,您好,圆明园防渗工程的起因是否与水源规划不合理有关呢?请您由圆明园环评事件谈谈当前城市中水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谢谢
 陈吉宁 说:圆明园做防渗工程的背景是因为北京市近几年一直处于偏旱的状况,水资源量持续下降,北京的水资源非常紧张,但是如果我们看圆明园的规划定位,它明确提出圆明园要恢复当年的山形水系这样一个目标,但是提出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并没有提出针对它最核心的要素——水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在这一点上这个规划是有缺陷的,在北京市的用水需求中,圆明园的景观和生态用水需求并不是放在优先位置上,北京市的用水安排重点是保证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最后才是保证景观用水需求,圆明园补水量一直得不到满足。北京市在水资源整体规划上如何平衡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充分挖掘雨水资源和再生水资源尚有许多工作可以进一步完善。
 15:56 网友 环境 说:陈教授您好,您刚才回答网友“水力停留时间”问题时说“还是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原因,圆明园一开始可能没意识到,在自己园内进行整治也要走环评这样一个程序,我想有他环境意识不强的问题在里面。”那难道他们就不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吗?一句话就可以免责了吗?为此付出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受损由谁负责?我们老百姓吗?
 陈吉宁 说: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在法律上有漏洞,我们希望通过圆明园这件事情之后,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相关部门和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00 网友 王仁雷 说:现在所谓的民间环保人士或者组织,常常出面参与一些环保工作,但有时他们提出的意见往往脱离实际,甚至很荒谬,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吉宁 说: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观点,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他对环保事业给予关注,我们就要给予肯定,对他的想法、他的情感给予足够的尊重;第二,所有人都有责任在这个社会上宣传科学知识,这对于社会各方面理解这个问题、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好处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还是需要很多沟通、讨论,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这样我们才能在很多问题上逐渐达成共识,在圆明园这个事情上,毕竟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公众参与的起步阶段,有些矛盾比较尖锐也是正常的,随着对更多类似问题的关注,更多的公众参与,更多的公众讨论,我想我们这个社会会更成熟。
 16:02 网友 eleye 说:陈老师,您好!我也是一名环评工作者 ,我看了一下这个报告书,觉得在结论部分对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没有明确给出结论,但是我们一般在环评中审批单位必须要在结论中明确该项目明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我想听听陈老师你的看法,谢谢!
 陈吉宁 说:我对这个问题的意思现在不是特别清楚,但是这个项目跟其他项目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这次是在绝大部分工程基本完工之后开展的环评,我们替代方案只能在这样一个事实情况下提出补救方案,在这个方案提出过程之中,由于是在考虑各方面情况之后提出来的方案,所以其结论的表达方式可能跟一般环评会有所不同。
 16:02 主持人 说:谢谢各位网友的热情参与,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谢谢陈老师的精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