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中国2007年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开始”。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时年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将尼尔森的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这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同时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全文>

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

近年世界地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

2007年: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3年: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2002年:善待地球
2001年:地质遗产保护
2000年:地质环境保护
1999年:地质灾害防治
1998年:海洋地质与人类
1997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6年: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珍惜资源、防治灾害
1995年:拯救地球
1994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993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2年: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
1991年: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

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但每年一般会有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比如,今年为:A Call for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2006年为: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地球日
读图(中国)
解振华
地球日,广东边防总队中山边防支队的官兵在翠享村珠江口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新华社记者 周文杰摄
在第38个地球日到来时,国土资源部透露: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城市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60亿m3。
4月22日,重庆大渡口区新工小学,社区居民沿着“地球”徒步走。他们“环球”10圈,行走两公里,呼吁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臭氧层。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4月21日参加了纪念第38个世界地球日的公益演出活动。这是他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辞职后,首度在公众场合亮相。
读图(世界)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
4月14日,数百人在美国纽约举行集会,呼吁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这是美国民众自发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地球日前奏”。新华社/路透
世界很多研究认为气候变暖对地球和人类构成严重威胁,但俄罗斯学者认为,气候变暖对俄利弊兼有,俄学者在此问题上尚存不少争议。
非洲科学家们4月17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呼吁非洲国家政府和公众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尽快采取行动以降低或避免由此造成的危害。
资料图片:3月22日,南极附近的冰山群。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已经开始深深影响到这里的冰山形状。
 

谁说你不能改变世界?

地球 

  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料表明: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世界人口今年将达到60亿,到下个世纪中期将达100亿。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失土壤约240 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 亿吨,比本世纪初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 种生物消亡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全球各地的环保人士和团体都在举办形形色色的纪念地球日环保活动。然而,地球是全人类惟一的可生存空间,爱护它,保护它绝不应是止于一朝一夕,一举一动的象征性行为。“地球日”只能作为一种标志,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提醒人们要记得,这个地球已经很脆弱。但是要想真正地保护地球,那就需要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真心地爱它,保护它,让它免受伤害。只有所有的人都能自觉约束自己,都愿竭心竭智地为保护地球而努力,我们的家园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明天才能越来越美好。

  谁说你不能改变世界?只要一念之差、多一点心力,世界也许能更好,就从今年世界地球日开始吧!我们在‘地球日’出发,并将之作为我们关注生态环境、投身生态建设的新起点。世界地球日,过一天丰富的绿色生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地球日宣传海报
地球日宣传海报

“失去了才知道宝贵”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宇航员谈了他们在太空目睹地球的感受,感动着我们,启发着我们。

  当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球时,他们谈论的不是火箭发射时失重带来的刺激,而是从太空目睹地球的感受。迄今全世界只有20多人看到地球的全景。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安德烈首次拍下地球的全身照,他说,他兴致勃勃登上了月球,但最重要的是看到我们的地球。伊朗裔美国女宇航员安萨说,“从太空看地球,她的壮观美丽不禁令我热泪盈眶。遥望地球,她没有边界,没有民族或种族之分,你的看法会完全改变,你想到的不是你的家或你的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的家园——地球。”曾经执行三次宇航任务的斯基拉说,“我发现没有什么地方比地球更好,请爱护‘地球号’飞船!”

  把地球比作一艘飞船,不仅是宇航员的比喻,也是理论家的一个比喻。1966年,美国著名学者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好比一个宇宙飞船,飞船上的人口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资源耗尽,船舱全被污染。同期,美国的卡尔写了一本《寂静的春天》,说,“人类一方面在创造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坟墓里”。70年代,罗马俱乐部抛出著名的《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1987年,挪威的布伦特兰作为联合国的轮值主席起草完成《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只有一个地球”,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新辞典里采用得很频繁的词汇和语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的战略口号。今年全国两会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建设的绝大多数指标都很好地完成,就是节能和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我们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差距,关系着“地球号”飞船的安全。对此,我们必须惊醒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写到这里,我想到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干旱缺水,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近几年气候的变暖,引出自然界不少反常现象,等等,令人忧虑。我再引用宇航员洛弗尔的话作为此文的结束语:“从24万英里外遥望地球,你会觉得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脆弱,我们能享受阳光、有树有水是多么幸福。很多人以为他们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加珍惜。然而,失去了才知道宝贵。”(东方网 作者:周锦尉)
地球日宣传海报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制作:全新丽
电话:010-88480300
专题日期:2007年4月24日

中国水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