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水 之 间
黄 滔
山 水 之 间
黄 滔
为期半个月的水环境与资源考察活动第七次中国西部水业万里行随着南航飞机今天早上8:30分从乌鲁木齐机场起飞的一刹那,似乎一下子就结束了,然而,身飞长沙,心却似乎还系在那热闹与宁静、自由与团结、轻松而又紧张、快乐惆怅诸多矛盾基于一体的万里行之中。在市内转完一圈回到家中,已华灯初上,却颇有思绪千万、夜不能寐的感觉,以我从第二节万里行即开始参加的经历深深知道,这绝不是地域时差的原因,而是心灵时差的原因。祖国西北山河的广袤瑰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水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等情形像一幅幅定格的图画在脑海中闪烁,傅博的睿智、倪总的平和、陈老师的热情、王局的激情、夏总的热心、小明的敬业……诸君的神采,在脑海中一遍遍过电,及想起傅博士希望大家奉献些图片及文字的嘱咐,干脆翻身起床,披衣执笔,吐吐心中块垒。
新疆的万里行,这是第三次,2007年我们曾从银川出发,日行千里,经星星峡口挥师入疆,队伍锋芒达及祖国的西北角喀纳斯,这之前也有一次,是万里行的创始之行,足迹踏遍南疆,本人遗憾未能参加,此次新疆之行,时隔四年却与2007年得那次有完全不同的感受。07年得新疆之行,“大、美、好”的北疆让我激情澎湃,几乎忍住不一景一吟,一步一诗,在观景地用手机编句创作,仿佛是个文学青年或行吟诗人(自夸了,大家别见怪)。“傅博士号令群雄起/三载并驾西域行/壮士饥餐兴发羊/笑谈喝饮玉门嗥/雄关漫道豪情迈/纵马出塞从头越/足跨河山越万里/心飞蓝天望千年”等慨然之意溢于言表,但今年,却再也无这种激情澎湃之感了,多了一些淡然的观赏、安静的品味、怡然的追随。念及这一差异,我不禁一惊,如此天壤,是为哪般?是因为四年的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是重进新疆后新鲜感的消失?还是工作环境变化的缘故?百思不得其解,不禁悚然、索然。
在思索之间,随手翻起案头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张中行大师的《禅外说禅》,正好见到书中摘录《五灯会元》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话时,竞有顿悟之感:“老僧三十年前为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善知识,有道行的人),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不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四年归来,历求学、迁职等无数艰辛,今年上半年,又蒙清华陈吉宁老师不弃,入清华园聆听大师教诲,圆梦三十年清华梦,这是不是已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层境界?思维至此,赶紧打住,自嘲道,你又可岂可与禅师堪比,岂不狂妄至极?但禅师一言,确令我有顿悟之感,可见禅意机深。周三抵乌鲁木齐时乌市水司于神木园设宴为大家洗尘,环能德美倪总创意,在席间让摄像机置桌上流转,让大家信拈一言,存照留念。我曾说,傅博士夫妇创始并组织中国水业万里行,构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大家把工作与生活暂时分开,回归自然,关注环境与西部同时享受生活,当时说完这话还认为言之有理,待第二日金州环境的景总同车而行,再说此事,才发觉此言十分不妥,只仅从本人感受出发,并不能形容全体。在景总的提示下,才发觉万里行有三种人,三种境界,不能一言蔽之。可分为,一、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放眼政企两界,滚滚红尘,你我何曾又不是这样,甚至以为这就是生活,其是这十分低级与可怕。感谢万里行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第二个境界: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二者截然不同,二者应该分开。万里行同行者之中,大部分大抵如此,但竟也有人已达到第三层境界,即:工作又是生活,生活又是工作,这是一种诗意的回归、哲人的态度。此君是谁?我与景总均认为,非傅博士莫属。《论语》中曾讲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傅老师确实已为万里行知之好之进而乐之。一个人的一生,如能把能力、兴趣、工作合为一体,知行合一、志趣偕行,那种境界与修为,岂不就是《五灯会元》之中惟信禅师言道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第三层境界。这种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回归本元的表现,但这看似简单的山水之间,绝大部分人懵懂一辈子还不曾悟到、做到、思及至,对傅老师崇敬之情又深一层。
而我等还为工作与生活难分之辈,一年中对万里行的期待与看重则是不言而喻的。写到此,时间已经不早了。再拾四年前的狂作作为结语,“秀美河山多瑰丽/壮哉美哉万里行/牟尼拈花伽叶笑/此中禅意待人识/举杯别君自兹去/心有千绪手挥挥/相伴虽短笑如银/万里相行万里情/别了别了朋友们/挚愿来年再聚首/常谴鸿雁传问讯/天涯海内若比邻”。
写于2011年7月24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