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 >> 热点专题 >>漏油门”事件引发的引发的思考  
现场照片
编者按:半个月之前,中石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漏油导致渭河、黄河水污染。这起“漏漏门”,已成为进入新年以来首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尽管有上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自督办,下至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已赴做好事后处置工作,但是,在渭河形成的污染还是带入黄河,使善良而纯洁的母亲河,受到玷污,沿黄的多地群众不得不暂停饮用黄河水。1月13日,河南省政府处置黄河水污染事故现场工作组在三门峡召开污染处置工作专家论证会,会议宣布,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事故黄河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成功。自此,“漏油门”事件宣告结束。
此次事发后,各级各地相关部门迅疾采取了相应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水质监测。但时至今日,相关的责任认定依旧没有结果。纵然柴油污染不是毒性物质,但对生态的影响究竟危害几何?此次污染虽然没有遭受更大的危害与损失,但是这条本已多灾多难,泥沙多、水流小,常年浑浊,严重污染由来已久的母亲河,又能经受得起几次如此的污染呢?
事故主角——中石油
  近年来,中石油在制造河流污染事端后,在经济赔偿方面一点也不仗仪,既不按套路出牌,也时常在事后推诿扯皮。尤其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05年的松花污染事件,一声爆炸响过,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的100吨左右的致癌物质苯、硝基苯进入松花江水体,长达939公里的松花江干流沿岸居民工作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对当地渔业一项损失就高达18亿元。然而,中石油在发生这起震惊中外的公共事件后,只字不提赔偿二字,仅羞答答拿出500万小钱,向当地政府治污进行所谓的“捐助”……[详细]
涉事主体——政府部门
  国务院迅速成立“中石油渭南柴油泄漏水污染事件工作组”。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月4日晚,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任组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水利部、中石油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联合组成的陕西柴油泄漏污染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在河南三门峡召开了协调会部署处置……[详细]
涉事主体——沿黄民众
根据河南省环境监测部门在黄河干流风陵渡、三门峡库区、三门峡大坝水库出口等监测点位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污染水体已经对河南境内水质造成影响,部分断面水质中,石油类浓度超过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在三门峡市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已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到黄河水受污染的情况,据一位姓任的市民说,三门峡水库的水平时只是作为备用水源,现在他们饮用的是别的水库的水,所以不必担心……[详细]
  突发环境事件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环境风险意识。其次,我们还没有充分的环境应急准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仅靠人海战术、铁锹麻袋、昼夜奋战远远不够,必须有专业队伍、专门设备、专用物资,保证及时消解污染,减小危害。污染发生了,当地环保部门却无法判断污染物是什么,危害有多大;要吸附水中的化学品,却不得不从外地长距离调运活性炭。这都是这几年环境应急经常遇到的尴尬……[详细进入]
  2009年12月30日,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赤水镇境内“兰-郑-长”成品柴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泄漏。究竟有多少吨柴油泄漏出油管,又有多少吨渗入地下的柴油渗入赤水河,又大概有多少油污已经流入黄河?可能是一滴油流入黄河,也可能是几十吨上百吨?我们没看见报道,是否中石油或者抢险人员也不清楚呢?如果连有多少油污流入黄河都心中无底,那么怎么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何种程度上,清污已完成,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饮水没有问题了……[详细进入]
  能源管道破裂与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一样,是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本次“泄漏门”,告诉我们能源管道安全不同于小打小闹的自来水管破裂,而且我们的管道以后会越来越多,如何系统地处理好能源管道安全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高于一切;二是制度上,要动用一切已有的和可行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三是行动上,不能光说不练,要不然再好的制度也是白搭,要发现行动上的软肋,尤其是企业层面,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详细进入]
陕西输油管道泄漏致黄河污染 运城监测点增加到6个
廓清黄河油污迷雾:谁负责?谁管理?
环保部:已基本控制渭河污染事件
中石油应对“泄漏门”事件进行赔偿
中石油柴油泄漏未影响黄河水质
陕西柴油泄漏或影响黄河水质 河南启动应急工作
中石油泄漏事故调查尚未展开 渭河入黄水质已达标
国务院联合工作组到河南检查黄河干流水质状况
渭河油污染事件污染团被控制在三门峡库区内
油管漏油事件敲响警钟 母亲河不能再受现代污染
陕西柴油泄漏处置有进展 三门峡水库小流量放水
三省联动上演黄河水源保卫战 六天六夜阻截油污染
管道安全先治标再治本
处置成本高、社会影响大 突发环境事件敲警钟
下游沿黄各市可解除警报 黄河水污染治理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