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20日在“世界水日”即将到来之际发表致词说,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因此认真管理水资源和平衡兼顾各种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潘基文说,地球上大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为共有资源。世界上有40%的人口居住在由两个或更多国家共享的263个河流流域中。人们担心可能因分享有限的水资源而爆发暴力争端事件,这种担心在人们就分享水资源而进行的各种讨论中显得十分常见。
潘基文表示,目前全球有至少300个关于分享水资源的国际性协议,其中有不少协议是在经常发生争执的有关各方之间达成的。这表明共享的水资源将能加强信任、增进和平。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强调应使跨界水资源成为一种团结各国人民的力量。更多>>
由世界水理事会和土耳其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暨世界水展3月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来自13个国际机构及107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多人参与本届论坛及相关活动。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架起沟通水资源问题的桥梁”,议题将涵盖干旱、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与水问题相关的健康、能源和农业问题,并探讨解决水问题的新技术和方法。
世界水理事会总干事卢瓦克·福雄在开幕式上呼吁,政治决策者们应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解决水问题不仅要靠技术进步,政治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论坛有望达成“伊斯坦布尔水共识”,为政府机构、立法机构和国际社会提供解决水问题的方案。更多>>
1994年:关心水资源人人有责(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与灾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应对水短缺(coping with water scarcity)
2008年:涉水卫生(water sanitation)
2009年: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Transboundary water - the water-sharing, sharing opportunities)
宣传画设计意图:左图集中表现节约之意。画面由水利工程、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节水灌溉、节水器具、和城市亲水景观组成。
右图表现保护之意。画面由污水处理、蓄水工程、水质监测、和生机盎然的自然湿地组成。
整组图案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左右两图合为一飘逸、动感、色彩纷呈的心形,寓意心系民生,节约保护水资源就是关注民生,是民生水利最集中的体现,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多>>
就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画一点看法
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第一天,我国纪念这个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陈雷强调,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划定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一是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二是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三是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他表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加快推进六个转变: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在规划思路上,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在保护举措上,要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更多>>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
1997年:水与发展
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
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04年:人水和谐
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2009年: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