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湖,中国内陆湖之最,在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接纳着四方的雪水融化和汩汩涌泉.
青海湖,像一颗巨大明珠镶嵌在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雪域高原的交界点上。
在中国长达3000年的农业文明史中,文明的影响范围受到两种核心因素所左右,一是气候特征,二是水的哺育。
青海东部,以西宁为代表,完全属于黄河农业文明的范畴;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则是内陆河流的特征,其河流并未融入黄河的滚滚洪流之中,因此长期在中原强大的农业文明的辐射之外;青海东南部,是黄河长江的共同发源地,虽然高达4000米以上的平均海拔,阻挡了农业文明挺进的足迹,但是仍然被无数的中华儿女们所景仰和讴歌,中国文化在心理上完全认同源头区的归属。
水是文明的精髓,河流是文明的命脉。黄河长江的滚滚东去,造就了中国的农业文明。以黄河和长江为核心,逆流而上,演绎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地理足迹。
只要有流向中原的河流就有中原农业文明的向心力;哪里有向黄河长江汇集的河流,哪里就有中华文明的踪影;河流上朔到哪里,中华农耕文明就影响到哪里。
青海湖恰恰处在中原文化辐射的边界,青海湖即是三大气候区的天然分界和过渡区所在,也是文明的流域界限所在。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