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佛文化之行
发表于 2006-4-24
一 大同-云冈石窟
坐了4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大同,赫然便看到北京楼盘的广告,山西人有钱可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了,何况那些要把人手中最后一枚硬币都抢走的房地产商人。
吃罢晚饭,已经8点多钟,九龙壁、上下华严寺、……都没有时间去了,其实更想去看的是市容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个习惯来自大学毕业在天津实习的时候,为了买一本心仪已久的小说,买了张地图,沿图所骥,走遍了那一线所有的书店,也由此发现了此中的乐趣。打了一车直奔大同市中心最繁华的红旗广场,但除了一个烤羊肉串的几个摆摊套圈的,诺大的广场上行人屈指可数。没有几分钟开始起风了,于是又打车回住的宾馆,原来不只是北京的哥饶舌,山西的也一样,那司机操着我勉强能听懂的山西话告诉我,“大同这里除了饭店生意好,其他什么都不行,白天都没有人买东西,何况晚上?”“山西人也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有钱,整个大同市只有1辆悍马。”
一夜无话,第二天直奔云冈石窟。中国的艺术写意见长,并不如西方那样惟妙惟肖。佛教雕塑更是如此,不知道为了什么,这种地方总给我一种震慑力,让我畏惧,尤其是回来后看那些光线不是很好的照片,只有一双眼睛熠熠发光,所以至今也没有整理出来。这是我此行第一次被震撼,导游说每个石窟,并不是天然石洞,而是先从上部开凿一个洞,然后逐渐将凿下的石头运出去,佛像是从上部开始雕刻,比例控制非常困难,如果手艺不精将会导致上身长下身短。

53个石窟,连绵一公里,石雕造像5万多尊。但是保存完好的也没有几个了。这些大佛身上都有伤残,最多见的是历代为了保护佛像而打的孔眼,其余多为渗水等腐蚀,看到那些断臂残简,会让人觉得唏嘘,想1500多年前那些工匠,无非是凭借手中的凿子、锤头一下一下艰难刻成,看到这里会让人觉得原来愚公移山并不仅仅是个传说。据说整个工程历时50余年,参与工匠多达四万余人,然而现今除了知道那昙曜和尚,4万个工匠中哪个工匠的名字留了下来呢。
二、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筑构思非常奇特,远远看去,紧紧贴着峭壁,更像是一幅画,但是走上去,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平地建筑的寺庙该有的这里都有,有资料说上这里殿宇40间,游人太多,并没有计数。但是总觉得李白题字“壮观”二字并不合适,站在山脚下,你能感觉到的就是“巧妙”,古代匠人的巧,伫立千年而不倒的妙。
导游介绍说那垂直支起建筑的圆木,除了增加险峻的感觉并无实际作用,上去之后可以用手晃动,真正起作用的是形似扁担的横木,用铁杉木加工而成,因用桐油浸过,所以耐腐蚀。一直怀疑这样的说法,我记得有一个传说:一个工匠被要求用规定数目的砖建成一座宫殿,完成后,被发现房顶有一块砖看似无用,但是那块砖被移除后,宫殿轰然倒塌。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上去之后忘记用手去试验一下了。
三、五台山
这是最令我失望的一处。
车一路沿着盘山公路上爬,然后来到一个谷地,这便是五台山五台所环抱的台怀镇,沿途都是各种档次的酒店、餐馆。
来山西之前,刚刚去了江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路行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粉墙黛瓦、还有一望而无际的黄色油菜花……五彩缤纷。然而自前日进入山西境内,便是满眼的黄土。进入五台山,和尚身着的的黄色、紫色、灰色的袈裟就是唯一的颜色了。
但是“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五台山是殊胜境地,恨不能把自己的尸骨也埋在这里;而在普通世人的心目中,那里面干干净净的,是一个如果有时间就该走一走的地方,哪怕不拜佛,就是去体验一下那份清凉也是好的。”这是以前看一个介绍五台山的文章中的一句话,一直记忆犹新。
人非常多,这是中国所有景点的通病,沿路现走来第一个进的是五龙庙,有公司请了戏班子在唱戏还愿,看客并不多,但是非常嘈杂,第一出西出台的是王宝钏,听不懂戏词,不知是不是寒窑18年那一出,也不知道那些僧人听着这样的戏是如何清静修行呢?也许五台山的僧人是入世的。
据说鲁智深是在这里出家的,便有一重81斤的禅杖摆在房前,说,若能举起五下,便有礼品赠送。同行一男生,果然力大,那店家也守信,送了一串据说是开过光的佛珠手链,后来又被一和尚叫进内室讲道,出来告诉我们,要他给功德,他说只有10元钱,便被断言与佛无缘。这年头,和尚都爱钱,就不奇怪我们普通人对金钱赤裸裸的欲望了。联想到刚才看到的在磕长头的香客,据说要磕1万个,我希望至少面对那被手掌擦得锃亮的石板,我们能暂时忘记金钱。
走走停停,来到菩萨顶的108级台阶,有走在前面的同事过来告诉说“走这108级台阶万不可回头,否则便是自寻烦恼”,还好,我准确数出了108级台阶,也没有回头。导游说如果数的不到108的话就是有磨难没有经过,若是多数,是自寻烦恼,又说10个人中只有1个能数准确,但奇怪的是同事好几个都数准确了,也许我们这些人都有慧根?
来五台山很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去吃素斋。
进山门票因为是淡季,只要70多个功德,然后每个庙门还要交公德,只是要的不多,大约都在4~5个功德,所以也没有人抱怨过。不过我想应该是不合法的,但也许在这里谁也不敢跟文殊菩萨叫板,多交几个功德,就多交了吧。
作者:@sy@
来源:水网blog
返回专题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