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

城市管网被称为城市运行的地下生命线。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政策利好引发了市场对管网建设的关注。

E20环境平台于8月1日举办了第二期"铿锵三人行",主题关注管网建设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详细》

  • 目前管网建设问题何在?
  • 造成雨天地面塌陷、气体泄漏的原因?
  • 目前投资是否合理?
  • "十三五"投资重点应该是什么?
  • 排水管道建设的要点有哪些?
  • 如何进行排水管道维护管理?
  • 地下管线普查如何落实?

主持人 & 嘉宾简介

论道

薛涛: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目标,这一意见的发布,推动了地方政府重视管网建设的同时,引发了产业界对管网市场的关注度及对管网专业化运营的热议,带动了管网领域相关市场的发展。所以今天邀请两位来到锵锵三人行,探讨管网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

薛涛:首先请专家谈一下管网建设最重要是什么?

唐建国:排水管道建设有4个要点

第一、管材质量要好

目前我国对柔性管考核技术指标并不完善,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上,对玻璃钢夹砂管,或者塑料管的管材只对环刚度做了要求,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环柔度却没有考虑在内。

环刚度是指管道抵抗外力(外压)时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过小,管材可能发生过大变形,而失稳;刚度过大,则由于惯性矩过大,导致成本过高。而提高管道刚度又可以偷工减料,如增加石英砂厚度来加大壁厚,这样造价便宜可以使成本降低,但是却让管道失去了弹性。由于管材采购往往由施工单位进行,很容易被一些厂商钻空子。为保证管道质量,应加强对管道进行批次抽检。即进行扁平试验。 环柔度指标即是针对刚度指标的补充和完善,没有足够的环柔度,就没有良好的弹性,没有良好的弹性,变了形的管道,怎么能够恢复起来。刚度越大实际上,环柔度越差。高刚度管道,实际上也失去了柔性管的特征。

第二、管道基础要托底

目前管道基础起不到托起管道的作用,如钢筋混凝土管道是要求做基础的,但是是平基础,造成管道承口担在基础上,导致基础既不能约束管身,也不能够约束接口(保证接口到位);再者,目前的柔性管都不做基础,是没有基础的,但是柔性管道已是高刚度,没有基础合理吗?可惜没人研究。

第三、管道接口要严密。

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施工方法和操作规程等管理问题而致使管道接口无法完全到位,为了保证接口完全能够完全到位,首先要按照两节管道承插接口完全到位的尺寸做好上述"凹"形基础;再按照若干节管道承插接口完全到位的尺寸长度定位,将预制检查井做好,为了能够保证管道插口能够完全装进承口内,最好在插口一定位置处,划出标记线,最后将管道"安装"进去。实际施工中设计、监理决不能够再随意同意施工单位变更井位。唐建国在此提到曾考察过上海某德国企业的排水管道施工,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排水管道不是敷设出来的,而是安装出来的。 不管排水管道使用的是化学建材管还是各类其他材料,我们都推荐使用承插橡胶圈接口,优点是止水效果好、允许微量变形。排水管道的施工,接口到位、严密、不漏水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沟槽回填要密实。

回填是保证管道与周边土体形成一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采用化学建材管道,就必须要求"管土"一体,这是保证柔性管能够承受荷载的重要保证。目前经常以加快施工速度为由,采用黄沙回填。由于南方许多地区,排水管道实际是"埋在地下水层"中的,由于施工中种种问题,如管道接口不严密、管道变形、黄沙回填没有夯实到位。而沙子的特点是"遇水流动",导致沙子从管道不严密处进入管道中,逐渐沟槽就空了,道路陷路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黄沙回填造成的。 好的回填,还是采用原土回填,沟槽回填应坚持原土回填,并控制好含水率和密实度。"高质量的回填,是保证管道安全的基本保证,而合格的接口又是避免外来水(地下水、河水)渗入的基本保证。

薛涛:管道建好后埋在地下看不到摸不着,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就更加彰显出来。只有把排水管道维护好,才能够有效把排水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如何进行排水管道维护管理?

唐建国:对于排水管道维护管理,我也总结了四个要点。

第一、清通养护要经常

排水管道受输送介质的影响,污泥一定会在管道中沉积,上海每年要从管道中清出近三十万吨污泥。这些污泥不清出来,一则会堵塞管道,降低管道功能;二则在雨季这些管道中的污泥会进入河道中,我们很多城市内河,下雨就黑,与排水管道淤泥进入有很大关系。上海近年来,每个月都对各区县排水管道养护情况进行第三方监测,评比,通报区县政府,有效推进了养护管理工作。这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常态化。国内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对养护质量做了明确要求。《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也在修订中,更加强调养护质量。

第二、管道检测要定期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排水管道检测标准,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管道的状况,并要对它进行评价。我国的排水管道结构性病害、功能性病害是非常严重的,唐建国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目前的管道病害。他提倡要用现代化的手段,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的目的是摸清管道存在的问题,其意义与我们定期体检一样重要,国外均将管道检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内很多城市已拥有,并掌握了国际现代检测设备和技术,国内也在大力发展相关设备和技术。只有检测了,才能够给管理部门提供看得见的地下管道实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病害整治要跟上

管道病害一般可划分为结构性病害、功能性病害。结构性病害,即影响结构强度、使用安全和寿命的病害,如裂缝、腐蚀、脱节、塌陷等;功能性病害指影响排水功能的病害,如积泥、倒坡等。这些都需要依靠现代检测手段,通过定期检测检测出来。病害检测出来,还需要进行病害程度的评价和分级,分急、中、缓,目的是 "有病要赶紧治"。做到"定期查体",一则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有病抓紧治,才能够不至于把小病拖成大病。唐建国用一组德国数据来证明检测和病害整治的重要性。德国目前公共排水管道长度达54万公里,经过检测,认为在近期和中期需要进行病害整治的数量达17%。与此相比,我国排水管道需要病害整治的比例,恐怕就远不止17%了。目前排水管道非开挖修理日益受到重视,这为把"病害整治跟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第四、GIS系统要动态

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管理部门对排水管道的掌控依据,只有图纸,一些城市虽说建立了排水管道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些GIS也多是管径、标高、长度、管材等属性,维护管理信息是没有包括在内的。要与维护管理相结合,并为管理提供依据,就不但要建设GIS,而且要结合前述维护管理要求,将GIS动态化。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管网建设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规范运行管理。管网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建设要高度重视,从没有到有。但是有的目的是,给城市提供一套能用的排水管道,新建能用的

标准是:不漏、不破、不塌、不变形、顺畅流动。这就要求,排水管道建设一定要把好管材、基础、接口和回填关。同时加强排水管道养护和检测工作,既要养生又要治病,加强预防性修理,为管网建设建立健康档案。

薛涛:感谢唐处对管网建设及维护上的建议。

薛涛: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完善和新建市政污水管网投资244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了17.5﹪。那么这2240多亿怎么花?未来管网建设投资重点在哪?

杭世珺:推动管网市场化运营,投资应该找准方向,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哪,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弄不清楚,就不知道钱应该花在哪儿,我们的顺序应该是先找出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关键点在哪,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然后才是钱应该投在哪。

管理要强化

我认为在中国技术与管理相比不是最大的难题,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城市已经建成,管网已铺好,随着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老城区支户线密集,难以找到合适的接入点,杭世珺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地区,用户擅自将自家污水直接乱接到街道下面的管道中, 造成雨污水混接。

普查要落地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管道建设及改造,同样也需要先明确现状,开展普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2240亿怎么花?应该先开展普查,抓几个典型,查清管网改造的症结所在,再对症下药。看不清管网里边,怎么进行普查?国外有一种特殊的拍摄设备,摄像头可以将管道360度的立体空间呈现在一张平面图上,方便监控人员了解管道内状况,找出问题。我国也有类似管道内检查设备,可是因管道内壁污垢太多,影响摄像效果而无法看到管道结构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污水排放的监管同样存在问题。有的管网已经从上游将雨水和污水分流,但是下游又合二为一进入合流管后最终到污水处理厂,上游分流等于没有作用;还有很多临街居民和商户将污水直接随意泼进路边雨水口,导致雨水和污水无法分清。

规划要到位

国内很多城市老城区人口密集,街道相对较窄,合流制改为分流制面临着户线难以铺设的问题。居民住在街道两侧,布线施工势必影响居民出行。杭世珺举了一个某设计院在进行管网调查时遇到的现象,老城区极窄的街道施时工,居民都难以出行,特别是老人,需要施工工人背出胡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刀切地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是不科学的,从规划建设的层面,首先要清楚哪些区域适合改造为分流制,哪些区域有难度,不适合改造的区域应该采取什么相应的对策。

标准要规范

目前管网改造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缺乏明确的标准。她指出,中国的管网改造存在很多问题,如错接、混接、管道淤积以及施工方法等,无论是功能性还是结构性的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改造标准,指导施工的进行。

技术要保障

尽管技术不是最大的难题,但在老城区旧管网改造中,技术是质量的一大保障。中国管网问题的现状是北方漏水、南方渗水,如何保障不渗不漏,需要找到合适的材质。杭世珺和唐建国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图片,由于管材市场不规范、施工过程不规范导致地方管网存在渗漏、腐蚀、塌陷等问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所以对管材质量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另外,管道淤堵问题十分严重。有些四米多深的管渠,有两米半到三米都是污泥,而且这些污泥是怎么都冲不动的,高压水枪这些方法都没用。这样的现状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道清淤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在很多城区都已建成,管道清淤时全部挖开检查并不现实,所以非开挖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国外95%都是非开挖技术,并且有80%是原位修复。而国内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这应该是今后管道修复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薛涛:对于内涝问题,以前人们打趣说"到北方看海",现在南方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

杭世珺:因素很多,温室效应等外因是一部分,主要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

唐建国:内涝不能全怪老天爷,首先这与地表硬化和尘城市密度增大有关,另外还有蓄水的问题。

薛涛:请两位总结一下对于管道建设、投资的看法。

唐建国:国家管网还没建完,建设是主题,规范,防汛,污水还在扩展,任重道远。建设要引起重视,要有一套严格制度运行管理;管子清淤,5年不行8年慢慢来,要做体检;有病害引起重视,既要养生又要治病,加强预防性修理,管道建个健康档案。

杭世珺:普查要落地,规划要到位,管理要强化,综合,技术要保障,标准要切合实际

铿锵三人行简介

铿锵  象声词,指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有响亮和激越的含意。

定位

是环境产业界理性、清晰、响亮的发声平台

是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思想力量

形式

1位E20环境平台合伙人

2位产业界有思想的嘉宾

3人对话形式,时间2小时

关键词

理 性

启 迪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