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水现状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据预测,中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漏损的分类 物理漏损
 主管线和服务接口漏水
 固定漏失(阀门、清水池、水厂和其他微量漏失)
 账面漏失
 偷水
 读表误差
 免费供水
 其他
 
 
  IWA水量平衡表格 
 
 
  产销差概念 产销差(NRW)的定义为由水厂生产出来的但不能向用户收费的水。而输水与配水管网中的漏损往往构成了产销差中的相当比例。
 
 
  经典案例分析与业绩链接 
   | 
      
        | 漏损的四大控制措施 |  
        | 漏损控制有四种不同的控制措施: 1. 在不影响供水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供水压力,因为高压力就意味着高漏损;
 2. 加快漏点修复速度,缩短修复时间;
 3. 对管线和资产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
 4. 积极主动的漏损控制。
 |  
        |  |  
        |   |  
        
          | 主动漏损控制概念与技术环 |  
          |   所谓主动漏损控制,就是采用积极主动的办法,凭借一套涵盖软、硬件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对某个地区已经存在的漏损进行检测,并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主动干预去减少甚至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漏损。国际水协会(IWA)管网漏失小组指出,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找出隐藏漏水,修复功能和优化升级管道基础设施)比当泄漏产生时应急响应的做法效果要好很多。
 |  
          |  |  
          |  |  
        
          | 分区水表 |  
          |  |  
          | 将要开展漏损控制的地区根据管网现状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子区域,分别开展漏损评价,如图: |  
          |  |  |  
          |   评价结束后,我们可以按照漏损的轻重情况划分工作优先级别,为节约开支,选择漏损情况比较重的子区域进行一步的工作,有些情况下,可以对子区域做进一步划分,直至找出漏损情况非常严重的区域。
 |  
        
          | 最小夜间流 |  
          |   对管网漏损最常用的量化办法,一般利用最小夜间流的测定来量化。因为夜间人们大都入睡,生活用水量的变化一般不会太大,往往大工业用户的合法夜间耗水量也较为规律,我们就可以通过先测量该地区的最小夜间流量,减去一个合理的夜间用水量,再减去夜间大用户的用水量,所得的差值往往较为现实的反映了该地区的漏损水平。
 
 |  
          |  |  
          |  |  
        
          | 漏点定位与修复 |  
          |   经验表明,管网中20%的漏点往往形成了80%的水量损失。这就要求漏点的修复必须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进行,用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挽回水损。漏损评价结束后,我们应按照漏损的轻重情况划分工作优先级别,为节约开支,选择漏损情况比较重的子区域进行一步的漏损探查及修复,有些情况下,可以对子区域做进一步划分,直至找出漏损情况非常严重的区域。
 
 |  
          |  |  
          |  |  
        
          | 主动漏损控制与传统被动漏损控制的区别 |  
          |   1、整个管网进行漏损探查(地毯式搜索方式)2、供水管网的每个区都采用声波探测设备分析
 ·没有数据的监测
 ·没有水表分区
 ·没有水量审计
 ·没有划分优先级别
 两种方法相比,我们一下子可以看出传统检漏方法费时费力,至于效果之间的差异,请看下图:
 
 |  
          |  |  
          |  |  |